《英雄》在全世界拿到了4億多美元的票房,在國內卻不如這3.6億更重要。
因為意義格外不同。
然而一切仍然沒有結束。
2月15號當夜,新聞聯播用5分鐘時長詳細介紹方版《英雄》的海內外成績,將之形容為“文化陣線上的一次重大勝利”。
百姓愈發激動,除了那些怎么樣都看方星河不順眼的所謂文化精英、城市小資、哈外洋奴,普通群眾全都歡欣鼓舞。
自發走進電影院的觀眾人數,進一步擴大。
再過3天,票房直沖4億。
破掉4億記錄的時候,票房潛力真正意義上耗盡了。
但是……咱家自有特殊國情。
教育口忽然開始組織學生觀影,理由非常強大且正當,出自于紅頭文件——
“我國杰出電影《英雄》所展現出來的中國文化、中國歷史、中國意識是對廣大中學生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自古以來,大一統思想便是根植在中華民族血脈里的文化基因……”
是的,教育口專門提起了大一統思想。
經過一頓亂戰,方星河那片《中美方世》仍然沒能打服國內文化買辦們的硬嘴,高呼自由的斗士仍然振奮激昂,但是官方不跟他們玩了,官方直接下場定性定義定調。
雖然教育口沒那么權威,但是他能影響到的學生多啊!
霎時間,《英雄》票房重新打滿雞血,嗷嗷叫著一路上漲。
學生們也滿意——尤其是小學生。
不用上課,看的還是《英雄》這種功夫電影,簡直不要太開心。
父母不帶他們看,學校組織了,看爽了之后回家再一頓嘚吧,興許還能勾起家長的興趣,帶他們看第二場。
政府其余部門雖然沒發話,但是他們也開始組織單位級別的觀影。
央國企一看,這是大勢啊,得了,單位也不差這么點經費,包場湊個熱鬧吧!
就這樣,《建國大業》才能享受的待遇,《英雄》提前4年享受到了。
國內票房在4億的基礎上,莫名其妙的又多出來8000萬,把大船甩出了八百里地。
這可真是當前市場的極限了,全年票房的一半都在《英雄》身上,叫整個業內全都嫉妒得眼珠子通紅。
方哥紫微星君的外號戴得穩穩當當,各種合作邀約雪一樣飛向公司。
然而這件事的影響力還不止如此——內地有多揚巴,港臺就有多惶恐。
國內官媒顧忌影響,資媒和港臺有香火情,大家絕口不提此事,但是東北那三家省報可不慣著他們。
平時最弱雞、影響力最差的吉報拎起大刀就沖在最前面,戳破了那種心照不宣。
“事實證明,港臺導演、港臺資本、港臺明星都不是成功的必要因素,沒有所謂的東方好萊塢,我們內地電影人一樣能夠做出震撼世界的好電影……”
巴拉巴拉一頓錘,甚至直接點名了好幾個有辱華行為的港星。
你們以為吉吉這就很過火了
錯!
更猛的是云云貴貴和川川,直接貼臉開大。
“港島沒有任何一部電影能夠取得《英雄》十分之一的成績,港臺也沒有任何一位明星能夠達到方星河十分之一的影響力,狹窄的土地醞釀不出具備博大胸懷的英雄,金庸武俠和袁氏功夫都已經是過去,中國電影的未來在內地,中國電影的未來在方星河手中!
你們這群井底之蛙,是時候正視方導的封殺了!”
意向已簽,錢沒到賬,因此西南三兄弟急于表現,用力過猛,想必大家都能理解。
只有港港和灣灣不理解,他們破防得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