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無名和秦王的臺詞過于直白,失去了那種深邃的韻味,巴拉巴拉……”
與會的領導們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似玉……笑得像如,僵得一批。
但是誰也不好講詩人的不是。
研討會嘛,憑什么不讓人發言
而且詩人此刻的地位也支撐得起這種辣評——謝老都不敢說自己穩穩排在詩人前面,他那幾部電影的藝術成就實在太高。
就連方星河本人,暫時也只能耐著性子聽著。
一點不夸張,都不用拿出《霸王別姬》,單單是《黃土地》就能鎮壓暫時只是一個副導演的方星河。
這片子在84年橫空出世,堪稱是革命性的藝術杰作。
所以當詩人不講商業講藝術的時候,誰都得閉嘴聽著。
等到凱子盡興,會場里沉寂了一段時間。
然后華藝大王委婉勾火:“《英雄》肯定是中國電影在商業方面的旗幟,但是有一點,我覺得可能不是那么合適——
新畫面和星空直接包攬了所有投資,對整個行業的孱弱現狀沒有絲毫改變,甚至還讓其他中小影視公司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
咱們多了一部《英雄》,老百姓都樂呵,但實際上中國電影還是那樣,可能再過幾個月,這種觀影熱情又縮回去了,不知道局里對此是否有一些想法或者舉措”
聽到這句指責方星河吃獨食的話,在場的所有港臺人士全部心有戚戚。
衛萍就夠獨了,結果方星河更獨。
不但投資沒有放出去一點,工作人員還完全排斥了港臺,這導致整個港圈都壓力山大。
隨著《英雄》的票房越來越爆,怨氣也越積越重,再混合上那種恐懼,導致了一種大面積破防。
如今,當著各位領導的面,那些不要臉的貨當即開始各種發揮。
“同胞之間非要搞出三六九等,誰能合作誰不能合作,人為制造兩地隔閡,《英雄》在票房上越是成功,在大局上就越是失敗!”
“我們這些灣灣影人一直心向祖國,同內地聯系緊密,多有合作,在國家經濟發展文化進步的過程中既貢獻功勞也貢獻苦勞,但是現在隨著方導的影響力日漸擴大,之前一些小摩擦的負面影響已經擴散到全球,對我們的聲譽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也為兩岸關系的前景蒙上一層陰影……”
“《英雄》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業巨作,但是有沒有一種可能,其實它原本可以更成功的”
“方導的雄文征服了世界,但在島內貶大于褒,要講中國意識,就不能排除港臺同胞,我們算不算中國人呢”
“我對《英雄》和方導沒有任何意見,只有敬佩,唯獨希望下個項目,能夠給我們一點跟隨和學習的機會,一枝獨放不是春嘛!”
你說他們怕不怕方星河怕。
但這些話該不該說該。
現在不提,什么場合提
繼續在報紙上干,明擺著討不了好。
當著領導的面哭哭鼻子訴訴苦,最起碼還能施加壓力,等來家長哄兩句。
但是,在家長主持公道之前,一直埋著頭寫寫畫畫的方星河忽然抬頭,拿過身旁的話筒,在麥克上敲了敲。
咚咚!
兩聲夾雜著電流聲的悶響過后,緩緩環視四周,挑眉開口。
“既然提到我了,那我講兩句,表個態。”
房間里陡然安靜下來,上百道視線,齊刷刷集中在少年臉上。
說兩句,真就是兩句。
以第一開頭,以第二結尾。
直接壓得全場噤若寒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