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的擴大上映基本以方星河為絕對宣傳點,票房和巔峰期沒得比,但是仍然比90%的新片都更加賺錢。
至于國內,那叫一個兵荒馬亂。
難防都市報:“恭喜《英雄》,但中國電影不能一直靠幸運混下去。”
新京報:“超級大冷門!《英雄》以相當不光彩的手段搶來《芝加哥》的最佳影片,令友邦驚詫,輿論嘩然!”
電影周刊:“全世界都已經認可了《英雄》的價值,唯有一小撮小丑仍然跪得安穩,可憐可笑!”
吉報:“qnd!”
云報:“大哥罵得對!”
川川:
且不提亂認大哥的云云,反正國內因為最佳影片又吵了一通,從24號吵到4月初,才終于被另外一件大事打斷——
方星河在4月1日,他生日當天,按照歷年慣例,又發售了一本新作品。
今年這部,是《少年的你》同名小說。
因為涉及到劇透,所以只發行了中文版……反正國內票房也指望不上。
按照最合理的方式進行預測,《少你》國內票房的落點應該在1億到1.3億之間,最多能到1.5億。
《英雄》是大片,天然適合去電影院觀看,《少你》是青春片,常規票房能有3000萬就可以燒高香了。
看在滿天星的基數和狂熱程度上,給他加上7000萬票房,頭兩周就釋放完畢,后面全是盜版商的狂歡。
所以想賺大錢,不能指望國內。
國內火爆與否的終極意義,是推動整個社會對于校園霸凌的關心,以及對于泛留守兒童的人文關懷。
那么小說自然可以先行傳播,并且以盡可能便宜的價格向縣城以下的廣闊區域進行覆蓋。
同樣是兩個版本的設計,但方哥的鐮刀很溫和。
精裝本12塊,簡裝版6塊8,他幾乎沒什么利潤,不過仍然干不動盜版。
最最粗制濫造的盜版能夠做到1塊錢出貨,1塊5上攤,2塊錢下鄉,屬實離譜。
而且這一回的盜版4月3號就出現了,5號開始泛濫,7號已經到處都是。
可方星河特意定下的低售價,仍然制造出一個奇跡——
當天售空200萬冊,接下來全國48家國營印刷廠轟隆隆開著機器24小時不停趕工,居然跟不上趟!
7天不到,方星河便創造了國內圖書領域的新神話,首周銷量千萬!
還沒有退潮的浮粉在這件事上起到了巨大作用。
“這么便宜那得買一本啊,咱也算是支持過方星河了。”
“對,小方在國外為華人爭光,是得支持一下。”
20塊錢的電影票實在肉疼,6塊8的小說基本上都能消費得起,而且方星河還有前幾部作品積累的口碑擺在那里,看他的書肯定不虧。
便在這個時候,新華跟著定調,言道:“方星河以成本價發售新書,讓利于國民的行為,是對我國文化事業的巨大支持,他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文化領袖的風范和氣度,譜寫了……巴拉巴拉一大堆。”
在外面賺了大錢,于是就不賺國人錢了,這樣的行為,在國內激起了劇烈反響。
因此,《少你》小說自然而然的繼續爆賣,成為國內的一種文化現象。
其實成年人看《少你》的比例并不高,然而國內從初中到大學(1981年到1991年間出生)的女生便有整整1.3億,因為種種原因打折再打折,《少你》第二周又賣了800萬本。
限制新書銷量的根本不再是經濟因素,而是印刷廠里開始冒黑煙的機器……
墻內墻外,分別開。
墻內賣書,墻外賣票,少賺也是賺,金錢聲譽滾滾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