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記憶中只有不老長春谷的簡單信息,神書泉水,喝泉水則不能出谷,逍遙子入谷盜書,神書已隨逍遙去,此谷惟余長春泉,再便沒有別的了。
趙倜不由沉思,段正淳和三十六洞七十二島之人至今沒有找到木婉清,自己必須要親走一趟了。
而木婉清若真進入了長春谷,自己更是得去,因為這個似乎秘境一樣的地方,哪怕自己所知有限,但也總比其他人要更為了解……
翌日,紫宸殿升朝,趙倜與眾臣處理政事,就在前幾天遼國已經發國書來,呼吁停戰,言是睦鄰友好,豈可輕起刀兵,叫大宋罷手,撤出西夏之土。
趙倜這邊并沒有給予答復,打算再拖些時日回信過去,可就在這天正午,遼國第二封國書又送到了,這次卻措辭嚴厲了些,言道宋若一意孤行,繼續侵占西夏,那么遼國便要直接出面調停了。
眾臣看這國書不由面面相覷,直接出面調停是什么意思?是要派人過去戰場那邊插手戰事嗎?
章惇道:“遼知陛下御駕親征,估計會派一支軍馬攜帶使者前往戰場,到時遼軍橫在其中,我宋軍進退兩難。”
蔡京搖頭道:“這有何難,不理對方繞過去打不就是了?”
趙挺之道:“那豈不是將對方臉面踏在地上踐踏,遼國又豈會善罷甘休?”
禮部尚書林希道:“看這封國書來勢頗急,該是李乾順不止一次往遼國求救了。”
吏部尚書許將道:“即便沒有李乾順求救,遼國又豈會坐看大宋滅掉夏賊?那河套之地肥沃無比,遼也垂涎三尺,真若我大宋不罷手滅之,遼豈會不想染指?”
黃履看向趙倜:“燕王,此事當做何解?”
趙倜微微點頭:“既然遼國急促,就回他一封信過去便是,只言可以商議,但須得西夏歲貢,用以拖延此事。”
黃履道:“可若西夏真愿意歲貢呢?”
趙倜笑道:“兵馬勿須停,大宋這邊總也得商量,商量出個西夏不愿同意的數字出來,真拿出條件,西夏不肯,到時遼有何話說?”
林希道:“王駕,若真到那步,西夏岌岌可危,遼會在北部邊境興兵,以圍魏救趙,保全西夏嗎?”
趙倜微微思索,搖了搖頭:“許尚書剛剛說得對,只要能拖到那一步,局勢便又不同了,西夏覆滅在即,遼想的就不會是保護西夏遏制大宋了,而是想要分一杯羹了。”
“不錯,就是如此!許將道:“真大勢已成,遼犯我邊境與我開戰,怎比得上去西夏撿便宜?耶律洪基又不糊涂,那邊現成土地人口可以侵占,怎還會來我大宋打生打死,意圖阻止呢?”
這時章惇道:“那勢必要拖去那時候,只望陛下兵貴神速,將局面早早定下。”
“可還是要防備遼國摘桃子啊。”林希道:“陛下御駕親征,我大宋兒郎血戰在外,最后若被契丹毫不費力占有了部分土地,尤其河套平原那邊肥沃之土,豈非難忍至極?”
黃履道:“屆時疲軍,總不好在西夏那邊再與遼國開戰吧?”
“確要防范此事。”趙倜點了點頭:“我給陛下寫一封信,言明此間關節,遼國則回書拖延,要西夏歲貢,以此為由還可拖去來往幾個回合,若我大宋軍馬行進順利,一兩月間就會有結果出來,只要兵困興州,覆滅西夏再無反轉。”
眾臣一起點頭稱是,隨后趙倜開始寫信,一封送去前方給趙煦,一封往遼國給耶律洪基。
成都府路邛州,慕容復和公冶黑虎出城直奔宋蕃邊境。
邛州距離吐蕃極近,兩人中午出發,傍晚時分就已經到達。
這里的邊境線上,幾乎看不到守衛兵卒,因為地勢實在不佳,而且貧瘠無比,幾十里都難見一座村落,也便沒什么鎮守的了。
宋軍在這邊百里開外才有堡寨,寨中駐一都的軍兵,平日根本不出去巡視,就在寨子前后晃悠,混吃等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