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父撓了撓頭:“李震我自然知道,號稱五百年一出的讀書種子,我兒雖然年幼之時也能做詩,但怎好與他相比?”
楊簡道:“比不比且不說,外甥既然能為詩詞,就要揚名出去,這對將來科考也是有益的,對為官也是有幫助的。”
趙父疑惑道:“這有什么益處?我聽說科考不都是蒙著考生名字,難道還會有人發現考生身份,偷偷作弊不成嗎?”
楊簡嘿嘿笑道:“姐夫你這就是不懂了,考官哪個不是博覽群書,洞悉天下文壇動向,一些考生早早揚名在外,文章詩詞形成文風,而又在此番科舉名目之內,考官大抵是會認出來的。”
趙父道:“那也不對,說不定有不喜歡其人其文的,豈非適得其反,給了低分,甚至打壓?”
楊簡道:“恰恰相反,怎么會打壓呢,若是無名之輩還有可能,揚名天下的士子斷然不會被打壓的,畢竟考卷題目是會公布的,揚名不是為了科考作弊,而是為了防止有人作弊。”
“防止有人作弊?”趙父怔道。
“就是防止作弊。”楊簡沉思道:“如今雖然說政事清明,天下太平,但有一些事情卻終歸無法避免……”
趙父皺眉道:“世家子弟,鉆營謀劃出身嗎?”
楊簡道:“正是如此,大多數子弟都去軍中履歷,積攢軍功,但也有一小部分想走文路。”
趙父氣道:“這些蛀蟲無所不在,天下早已如此,還說什么政事清明!”
楊簡尷尬道:“也不能這么講,此種事情哪里容易避免,不過若是士子名聲在外,遇到這種事情卻可以免掉被排擠名次的風險,畢竟有名的士子,考官總要考慮影響,名氣越大的士子,越不敢與他人徇私,將打招呼的世家子弟往前挪動。”
趙父道:“如此看來……還是要揚名的好?”
楊簡道:“自然是揚名的好。”
趙父看向趙母:“七娘覺得呢?”
趙母道:“此事還是叫倜兒自家決定吧,成破厲害都說與他聽了,讓他自己拿主意。”
幾人都看向趙倜,趙倜道:“孩兒覺得倒是無妨,就算不考慮科舉之事,那么該揚名還是要揚名的,讀書不是為了閉門自樂,是要建功立業,要為世間之人謀太平的,怎么好不出名呢?本領越大,該所圖越大,所圖越大,那么理應名聲越大,名聲越大才好更多人信服。”
楊簡哈哈笑道:“外甥想的通透,既然這樣,明日我先在玉州城給你宣揚宣揚。”
趙倜聞言不解道:“舅舅如何在玉州給小甥宣傳呢?”
楊簡道:“這個你不用管了,我給你宣傳就是,反正你的詩貨真價實,文才并非虛假,舅舅便幫你一把。”
“那小甥謝過舅舅了。”趙倜站起身行禮。
“沒事,我不幫外甥誰幫外甥呢,自古有言,娘親舅大啊。”楊簡壓了壓手,笑瞇瞇道。
“十三弟是要去找……”趙母若有所思。
楊簡點了點頭,笑道:“七姐自然知道的。”
趙母想了想道:“也好,那趕快吃飯吧,不然一會菜該涼了。”
趙父端起酒碗,沖著楊簡點了一點,然后仰脖一口干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