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瞬又過了幾日,趙倜看宅內平靜,阿紫沒出什么幺蛾子,一切遵循命令行事,便考慮要回去兀剌海督促戰事,偷襲遼國西北幾座大城。
可就在這天早晨剛進入軍司沒多久,忽然外面校兵跑步進來稟報:“殿下,東京來人傳旨。”
趙倜揚眉:“在哪里?”
校兵道:“就在后面,馬上便到。”
片刻之后,就看軍司外面進來一名身穿內侍官服之人,趙倜見卻認得,是宮內一名押班,喚做崔常。
崔常這時行禮道:“燕王千歲,陛下有急旨下達。”
趙倜道:“既是圣旨,何必多禮。”
隨后開始接旨,崔常宣讀,他邊聽神色邊變化凝重起來。
圣旨竟然是叫他即刻回京,說有要事商量,言語之中頗有幾分隱晦不明。
待旨意完畢,趙倜道:“陛下沒有口諭捎來嗎?”
崔常道:“燕王千歲,口諭沒有,但陛下卻有一封密信給千歲。”
趙倜揚眉道:“拿來我看。”
崔常從貼身處摸出一個黃布包,打開是密封好的一枚信丸,趙倜接過拆開瞧了下去,臉上不由變得陰晴不定。
北伐大軍劍指燕云,意欲收取十四州,其中瀛,莫兩州自世宗柴榮時候就已收復,這么多年一直在大宋手中,那么剩下的就是十四州。
大宋兵分兩路,一路走東面,自瀛洲莫州上行,直指涿州,目標為后方幽州,就是遼國南京析津府燕京城。
另外一路則走西面,攻擊山后七州,從代州出發向朔州而去。
這兩支軍馬各有二十萬之數,從邊境殺過之后節節勝利,但卻各自在涿州與朔州關前受阻。
阻擋原因不是遼軍將領彪悍,兵強馬壯,關隘雄大不可破,而是對方軍中有擅長法術之人,在關前施為,迷惑軍將,導致兵不能前,無法攻城下關,多有折損。
朝中也派了具有道法武功之人前往,卻不敵對方,在關前耽擱了下來,日日損耗不少,若再不下城就只能撤兵了。
而趙佶這時在殿上演練法術,請纓前往,趙煦思索再三叫他往西路軍朔州方向協助,但東路軍卻沒有人能夠坐鎮,所以想調他回去領旨主持東路軍的軍事。
趙倜看完信后微微思索,十六州之地不在草原,那么基本借助不了草原的詭異之力,對方即便會法術也未嘗不能破掉。
想到這里他叫人帶崔常下去歇息,自己坐在椅上繼續沉思,便在將至傍晚之時有人來報,說慕容龍城于司外求見。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