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尚書周懷已認罪,朕將其發配嶺南。如今禮部尚書之位空缺,諸卿有什么意見?”
蕭元武的目光掃向了眾人問道,他的下一個議題就是禮部尚書的位置。
禮部尚書原本是周懷的,乃是六部長官,朝廷要員。
雖然禮部在六部之中的權柄并不是很大,但至少也是一部尚書,大部分官員終其一生也不可能達到這個位置。所以說,這個尚書之位還是很香的。
當聽到蕭元武提到禮部尚書之位空缺的一瞬間,原本還沉浸于今日發生那么多大事的官員,不少人瞬間的豎起了自已的耳朵來,眼神也一下變得清澈了,要知道,在場不少人對于這個禮部尚書的位置還是很稀罕的。
特別是蕭桓,他原本還在內心糾結于蕭元武為什么要讓蕭瑀入局代替蕭敬與自已爭鋒。忽聽到蕭元武提到禮部尚書的空缺位置的時候,他一下子又精神了起來了。
不管是蕭敬也好,還是蕭瑀也罷。蕭桓如今都得面對,如今的蕭瑀雖然被抬上來了,但較之于之前的蕭敬卻還不是一個檔次。因此,蕭桓也不覺得一個蕭瑀就能夠在短時間能超過自已,因此,他需要做的是穩扎穩打,比如說,想辦法把這個禮部尚書的位置給拿捏到自已手下人里。
“父皇,兒臣有一人選,或許可以擔此重任。”
在蕭元武剛說完,蕭桓就立馬的站出來說道。
“喔,何人吶?”
蕭元武并不意外蕭桓會蹦跶出來,當下的目光看向了蕭桓。他知道,禮部尚書的空缺是一塊大肥肉,這塊肉,許多人就像狗一樣嗅著味道就會來,因此像蕭桓這樣的,迫不及待的跳出來,也在情理之中。
“父皇,兒臣舉薦,右散騎常侍,武鳴,武將軍擔任禮部尚書。”
“父皇,武將軍,年事已高,已不適合在軍中任職。武將軍從戎數十載,立下不少功勞德高望重,若是讓他接任禮部尚書,既可以表彰其功勛,也可以讓他繼續為父皇效力,乃是再好不過的人選了。”
蕭桓推薦的人,當然是支持自已的人了,支持他的人大部分都是軍中之人。
而此番蕭桓推薦的人就是軍中的人,乃是時任右散騎常侍的武鳴。右散騎常侍乃是從三品的官員,而禮部尚書是三品,把一個從三品的官員升遷到三品官員,這并不顯得十分的突兀。
并且,正如蕭桓所言,他推薦的武鳴年紀已經大了,不適合繼續留在軍中,因此從武將轉為文官也是尋常的做法,因此,他如此推薦,倒也很合情合理。
“陛下,魏王所推薦武將軍的確是一個不錯的人選,臣附議魏王推薦。”
“武將軍勞苦功勞,如今功成身退進入六部也是合情合理,陛下,臣也附議。”
“臣,附議!”
果然,蕭桓這一開口,頓時,他手下那幫人立馬的就開始幫腔,紛紛的表示武鳴的確很合適。
“陛下,臣以為不妥!”
“武將軍的確勞苦功高,若是要升遷自然也是沒什么問題。但禮部卻與其他六部不同,禮部乃是掌管禮樂等規章制度,乃是一個國家的體面。其中繁復的事情,連出生科舉的文官都弄不清楚,武將軍出生于軍武,對于軍事自然是十分的熟悉,但對于這些繁文縟節怕是很難勝任,因此在臣看來,禮部不適合武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