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也覺得武將軍不適合禮部,禮部需要管理的事物大多十分復雜與講究,其細枝末節十分重要,并非是尋常人能夠擔此重任,武將軍出生于軍旅,對于這些事情肯定很難熟悉,若是讓武將軍掌管禮部,那只會給武將軍造成負擔,同時也會讓禮部陷入混亂,因此臣覺得應該從文官體系中選拔官員進駐禮部。”
“臣附議,應該從文官中選拔禮部尚書人選,而非是從武將體系中選拔。”
“臣附議!”
雖然蕭敬倒臺了,但文武對立局面卻不會因為蕭敬而消失。在看懂了蕭桓的意圖之后,這些文官當然不會讓一個從事軍武的大老粗被安插進入他們的體系當中。
當下的就有人提出了反對,并且其理由也合情合理。
禮部雖然在六部里的權柄不重,但并不代表著不重要。反之,禮部所要掌管的事情,對于禮樂等諸多要求很嚴,這些事連飽讀詩書的文官有時候都搞不懂,何況是那些大老粗的武將,所以,他們反對的理由倒也很貼合實情。
“這有什么難的,禮部那些事情,不就那么一回事嗎,何況底下還有那么多禮部官員辦事,不用什么事情都讓尚書去做吧,我們武將憑什么當不得尚書?”
“那怎能一樣,一部尚書,若連自已部門的規章制度等都搞不清楚,如何約束下屬,這不是胡鬧嗎?”
“就是,況且兩國使臣即將抵達京城,如今禮部正是最為關鍵的時候,若是讓一個什么都不懂的人來管理禮部,那豈不讓人笑掉大牙,更是會影響別國對我大鳳印象。”
“你們這是瞧不起人……”
文臣出面反對,當下兩撥人就開始爭吵了起來,你一句我一句的,相互嘲諷指責,一時間朝堂宛如菜市場一般的喧鬧,誰也不肯讓步,顯然一個個的都想要爭取自已的利益。
蕭元武看著雙方你來我往的爭吵,倒也沒有生氣,而是穩坐釣魚臺的看著眾人。
“陛下,臣以為禮部尚書就應該從六部官員中卓選出來,請陛下明鑒。”
“陛下,臣以為武將也可管理六部,魏王所請合情合理。”
到最后,大家的目光都看向了蕭元武,顯然此事還得是蕭元武做主才行。
蕭元武的目光掃了一圈眾人,旋即看向了楚王蕭瑀。
“老二,你覺得呢,何人合適禮部尚書之位?”
蕭元武并沒有自已做決定,而是問向了蕭瑀,看著蕭瑀,他很想聽聽這個兒子的意見。
“父皇,兒臣心中有一人選。”
“喔,誰?”
“晉國公,時任禮部侍郎的秦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