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源一心中很不服氣啊,秦衍今日所作之事可謂是曠古爍今古來罕有,畢竟,敢直接對使臣下手的人還真不多見。
更何況眼下大鳳的局勢并不好,吐蕃與草原都屬于是先兵后禮,先都在邊境駐扎了重兵這才派遣的使臣入大鳳的。這樣的情況下,按常理來說,大風這邊壓力應該很大才是。
因為稍有不慎,草原與吐蕃就可能大軍壓境直接對大鳳造成威脅。大風久沒有戰事,在這種基調下,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保持克制與兩國之間保持和平以免發生沖突。在接待使臣這事情上就應該謹慎才對,而不是像秦衍這樣如此激進。
本以為秦衍的做法會迎來蕭元武的高度不滿,不曾想蕭元武居然沒有任何處罰,相反的還降旨為秦衍正名,這就讓人難以捉摸眼下蕭元武的具體想法了,這位帝王,自登基以來就沒少搞出一些事情來,并非一個安穩的守城之君,他的想法還真讓人很難揣度。
“咱們那位陛下可不是一個庸碌之輩,想當初他剛繼位的時候就試圖大刀闊斧的改革,若非是那群老臣以死相逼的阻攔,怕是咱們父子也不會被趕出上京,改革也不會失敗。”
“眼下,他自已完全掌握了權力,想要做什么已無人可以阻攔,想來他必然是有自已的抱負的,所以說,他做什么都有可能。”
“我們就不要擅作主張了,那位大人與楚王殿下自會斟酌如何行事,我們只需跟著他們做便是。”
紀壽倒是沒有多說什么,他知曉蕭元武并非一個庸碌之人,像他這樣的君王其實是有自已的野心的。所以,他的一些行為與決策也絕不是尋常人能夠看透的。
“爹,今天楚王殿下居然與魏王殿下意見相同啊,并沒有站在秦衍的那一邊,那會不會影響到他在陛下心中的地位。”
紀源一點點頭,旋即表情又是一變的問道。
蕭元武是這個態度,說明蕭元武覺得秦衍的做法才符合他的心意。也就意味著他們這些阻攔秦衍的人反而不得蕭元武的心意,這樣一來的話,會不會讓蕭元武產生什么意見,好不容易蕭瑀逐漸的露頭了,這要是忽然剎車,紀源一總內心有些擔心的。
畢竟來說,眼下他們父子唯一的依靠只剩下了蕭瑀了,要是蕭瑀因為此事而受到了影響,那么他們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這點你放心,就算是會讓陛下感到一絲失望也無妨。須知,眼下有機會繼承大統的人只剩下了魏王與楚王二人而已,這一次楚王選擇與魏王站隊其實是有自已的考慮的。”
“他瞅不準蕭元武對于此事會是一個什么態度,因此他不敢賭,與魏王選擇一致就算是選的不合陛下心意,但兩個兒子是一個選擇,就算不滿也是對兩個人同時不滿。如此一來,對于奪嫡影響便不大,這就是楚王殿下智慧的一面,因此我們無需為殿下擔憂太多。”
紀壽還是一個明白人,對于整件事都看的十分的透徹,雖然說難免有些影響吧,但這影響并不是致命的,這就沒有什么問題可言了
“原來如此,那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