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獨御史臺那一群平日里靠嘴皮子吃飯的御史,現如今更是膽戰心驚,生怕什么時候就被宋言找上門,據說有幾個御史愣生生被嚇得生了病。
有時候,宋言也會去一趟長公主府……不對,現在已經換上了冠軍侯府的牌匾。修繕進度有些緩慢,原本估摸著有個三五天便能住進去,現在看起來沒有七八日的功夫怕是不行,倒不是工部的人偷懶,主要是府邸實在是太大,幸好府邸的主體,大梁這些都無甚要緊,若是連這些都要更換,那基本上就跟重新建造沒太大區別了,莫說是七八日,便是七八十日都是不夠的。
有時候,宋言也會去青石巷子走一走。
青石巷子里,多是匠人。
木匠,石匠,鐵匠。
士農工商,工匠在商人之上。
可實際上,工匠的地位遠遠不如商人,許是士農工商中的墊底。
寧國并不重視工匠。
于寧國朝堂上的士大夫來說,工匠的手藝不過只是一些奇技淫巧,不值一哂,所謂格物,哪兒有鉆研四書五經,探究天地至理來的重要
據說曾經工部有工匠,發明了一架水車,能夠將水從低處引入高處,方便灌溉,于農戶耕種有極大便利,最終這個工匠得到的賞賜,也只有五百個銅板。而這一臺能大量提升糧食產量的水車,直至現在還放在工部那邊,完全沒有推廣的意思。
畢竟,若是糧食產量提高,百姓都能吃飽飯,還有誰肯賣地賣女兒
在宋言知曉這件事情之后,原本想要將那些高產種子拿出來的念頭便立馬息了。
就現在寧國的情況,若是真發現了高產作物,首先迎來的絕對不是舉國歡慶,而是數之不盡的刺殺,便是田地里的青苗,也可能會遭遇到諸如水淹,火燒之類的麻煩。
每每想到這些,宋言便對東陵愈發厭惡,愈發想要返回平陽,唯有天高皇帝遠的地方,方能實現他心中所想。
而游走在青石巷子,也是宋言為了完成心中理想極為重要的一環,那些士大夫不重視匠人,宋言卻是極為重視的,于宋言眼中這些工匠才是寧國真正的未來。
燧發槍,震天雷。
終究是要鋪開的。
不能全靠他一個人手搓。
還有后面的栓動步槍,也需要更多的匠人參與研究。
宋言便發揮三寸不爛之舌,勸說這些工匠放棄東陵城,遷徙到平陽,他保證在平陽能給這些匠人三倍,甚至是十倍的待遇,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甚至就連搬家所需要費的錢財,都是宋言來支付。
絕大部分匠人都以一種看傻子一樣的眼神看著宋言,大抵是覺得宋言是個瘋子。東陵城好好的,誰愿意跑遼東那地方吹冷風萬一女真又打過來了咋整
現在是允諾了許多好處,可萬一到了遼東你翻臉不認賬又咋辦
不過還是有一些工匠被宋言說服,拿了搬家的三十兩銀子和宋言親筆寫的介紹信,便拖家帶口的離了東陵。
洛天衣和紫玉都不太明白宋言這究竟是要做什么,總感覺白的銀子,怕是要打水漂了。
“公子,您就不怕他們拿了銀子之后跑路嗎”紫玉這樣問道。
宋言便笑笑:“跑,是肯定會有人跑的,說不得絕大部分人都會跑,但只要十個中有一個能去了平陽,那便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