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想要做皇帝,但準備還不夠充分,若是在這種時候造反,于民眾中不會有太多的響應者,尤其是楊家還有七個官員牽涉到這一次的案子,楊家長久以來精心維護的名望受到了嚴重打擊。對楊家高層那些人來說,許是會選擇直接將這些人逐出族譜,做出一副大義滅親的模樣,許是會挽回一些聲望。
生死簿還在翻閱。
懲罰也漸漸從斬首,變成了斬監候;又從斬監候,變成了流放……
至于最后那些捕頭之類的吏員,則是全部交給房山處理。
當寧和帝的聲音落下,一眾文武官員,這才稍稍松了一口氣,旋即驚覺全身上下的衣服,幾乎都已經被汗水濕透,濕噠噠的黏連在身上,格外的難受。
宮外尸體堆積如山。
鮮血暈染大片積雪。
朝堂上空下大量官位,文官那邊,寧和帝暫時沒做安排。
左副都御史,侍郎,員外郎,郎中,都是極為重要的官職,可以想象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為了這些官位朝堂上免不了一番扯皮。白鷺書院和楊家那邊,肯定會想盡辦法往里面塞人,但不管怎樣也肯定要讓出來一些位置,這對寧和帝來說便是最重要的收獲。
禁衛軍中也有不少人涉及到鬼洞的案子,被擼了官職。
這些人手下的兵卒,寧和帝便全部交給趙改之管理。
名義上,趙改之依舊只是禁衛軍的一名統帥,實際上麾下掌管的士兵,已經足有一萬五千余人,半個禁衛軍。對這個安排,楚立誠和高洪提出了一些反對意見,但白鷺書院這一次有太多人被牽涉進去,便是說話也沒什么底氣,是以反對的效果不大。
楊和同這樣的老狐貍,當然能看的出來寧和帝想要拉攏趙改之的心思,但趙改之兒子,妻子,都死在宋言手里,兩人完全就是不死不休的結局,除非寧和帝愿意舍棄宋言,不然趙改之絕不會被拉攏。
這樣一想,便覺得安心,也就沒有出言反對,事情就這樣確定了下來。
隨后寧和帝又安排冠軍侯宋言和安寧侯趙改之,率領禁衛軍,抓捕其余涉案人員,并且負責抄家。
這安排,又讓一些人心里泛起了嘀咕,心說寧和帝這究竟是鬧哪樣?
誰不知道趙改之和宋言不對付,居然還將這兩人安排在一起,當真不怕他們打起來?大抵是想要用這兩人互相制衡,互相監督,避免在抄家的時候侵吞資財吧。畢竟,抄家可是個油水很大的活計,很多事情都有操作的空間,便是稍微漏一漏手指縫,都能賺一個盆滿缽滿。
隨后,寧和帝又高調宣布,還活著的四百多名幼童,全都由皇室供養。
這一番話,便于四周圍觀的百姓中引發了一陣歡呼,一道道身影跪伏于雪地,高呼陛下圣明。
“所有鬼洞成員之頭顱,盡皆斬下。”
“所有被誅族,斬首之官員,頭顱亦要盡數收集,朕要在東陵城外,建造兩座大大的京觀。”
寧和帝的聲音,于天地之間回蕩。
聽到這話,不少人面皮都抽了抽。
可惡啊,原本還挺好拿捏的一個皇帝,現在愣生生跟著宋言學壞了,你一個皇帝你堆什么京觀啊?
難道就不怕遺臭萬年嗎?
“京觀之事,交由冠軍侯宋言負責,京觀筑成之日,文武百官當親臨現場觀摩,望諸位愛卿引以為戒,這便是戕害百姓的下場。”
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筑京觀的經驗,滿朝文武加起來都比不上宋言一個。
現在好了,京觀狂魔當真要在東陵城筑京觀了。
居然還要讓文武百官觀摩,損不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