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時剛過,夜色未褪,天啟城卻已蘇醒。
通往皇城的御街上燈火通明,車馬轔轔,車轱轆壓過青石板路的聲響連城一片,熱鬧不已,馬車中坐著的盡是趕往參加朝會的朱紫公卿,文武百官。
今日非比尋常,乃陛下臨朝,封賞東境、隴西大捷功臣之日。
街道上有一支騎隊緩緩前行,人人身披玄甲,路過的官員盡皆退避,何人不知車駕里坐的是誰?
“叮叮叮!”
辰時正,鳴鐘九響,聲震九霄,渾厚悠長的鐘聲穿透晨曦,宣告著朝會的開始。
文武百官依品階肅立于白玉鋪就的龍尾道下,鴉雀無聲。兩側身著甲胄、按刀而立的禁軍將士目光如炬,從皇城宮門口一直延伸到巍峨的宮殿深處,肅殺之氣彌漫在清冷的空氣中。
“百官入朝!”
“叮!”
隨著司禮監掌印太監呂方一聲尖亢悠長的唱喏,百官整冠肅容,沿著龍尾道,分兩列魚貫步入那象征著大乾最高權力核心的所在:
太極殿。
殿內,巨大的蟠龍金柱高聳,龍椅高踞于九級金階之上,椅背雕飾著張牙舞爪的五爪金龍,在周遭數十盞牛油巨燭的照耀下散發著威嚴的金光。香爐中焚燒著珍貴的龍涎香,青煙裊裊,更添幾分神秘與莊重。
皇帝景弘身著十二章紋袞服,頭戴十二旒冕冠,珠簾垂落,隱隱遮住了面容,唯見其挺拔的身姿和置于龍椅扶手上、戴著玉扳指的雙手,手掌上布滿皺紋,略顯干枯,象征著這位大乾皇帝正在一點點地衰老。
一眾皇子立于御階之下左側,翊王景翊赫然在列,蟒袍玉帶,神色平靜。右側則以景霸景淮二人為首,剩下的皆是皇親貴胄。
洛羽先行抵京,等了半個月景霸景淮兩個人才陸續返回京城,畢竟東境之戰有功之臣不少,今日的封賞可不止封洛羽一人。
百官按文武分列,垂首躬身,屏息凝神,偌大的宮殿內靜得能聽見彼此壓抑的呼吸聲。所有人的目光都有意無意地聚集在百官前方那道堅毅的玄甲身影上:
鎮西大將軍、隴西道節度使洛羽!
呂方捏著嗓子喊道:
“跪!”
密密麻麻的人頭跪下,滿殿皆是大乾重臣。
“山呼!”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再山呼!”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
“謝陛下!”
人群烏泱泱的又站了起來,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混合了敬畏、期待與緊張的情緒,莊嚴肅穆,落針可聞,只等那一道加封圣旨。
“呵呵,今日人來得齊啊。”
景弘輕笑著開口道:
“能看到我大乾文武齊聚、人才濟濟,朕心甚慰啊。”
相比于幾個月前的愁容滿臉,能聽得出這位皇帝的語氣很是輕松、歡快,甚至比往日少了一份威嚴。
東西兩線大戰同時大捷,能不開心嗎?
身為大皇子的景翊輕聲開口道:
“此皆乃父皇洪福,天降恩威,我大乾必江山永固!”
“哈哈哈,你去了南境幾年,倒是更會說話了。”
景弘大笑一聲:
“但東西兩處大捷靠的可不是什么洪福恩威,靠的是前線將士浴血拼殺,靠的是我大乾文武齊心協力!”
“呂方,宣旨吧。”
掌印司禮監的呂方呂公公邁步前行,朗聲高喝:
“三皇子景霸、六皇子景淮,上前聽旨!”
兩位皇子恭恭敬敬地走出班列,跪伏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