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通往長安城的水泥路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長。長安城里的各種食材,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多,到時候我們的菜品,也會越來越多。”
“好,事成之后,漲工錢!”
……
就在李想離開京城之后,長安城內發生了一系列看似與李想無關,但所有人都覺得這件事和他有關的事情。
“許參軍,昨天曲江書院的落成典禮,聲勢浩大,據說朝中許多老臣都來了,就連房相也來了。”
劉涵是觀獅山書院的第一批學生,而且還是明算科的前三名。
他雖然沒有像大哥劉廣一樣拜李想為師,但卻深得許敬宗的器重,一直在為他效力。
讀過書的人,一有出息,就會想著往上爬,劉涵顯然就是其中之一。
“城南的韋杜二家,雖然不像是五姓七望那樣顯赫,但在長安城之中,卻是有著不弱的影響力。我本以為五姓七望中的哪一家會像觀獅山書院那樣建一所書院,沒想到被韋杜兩家捷足先登了。”
曲江書院,并不是一天前才動工的,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開始動工了。
只是讓許敬宗沒想到的是,書院竟然就在昨天突然成立了。
“不錯,韋杜兩家世代聯姻,共同創辦了曲江書院,據說連當朝大儒歐陽詢都被請去做了書院的院長。”
劉涵的未來,完全寄托在了觀獅山書院上。
如今這座曲江書院成立,必然會影響到觀獅山書院,這讓他很是緊張。
“就算是韋杜聯手,又能怎樣?算學院,格物學院,醫學院都不用擔心,他們只是在經學和法學上比我們強而已。明年起,我們在明法科也要加大投入,等到科舉之時,四科齊出,何懼之有?”
大唐對于科舉的重視程度,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近幾年來,吏部已經安排了不少進士科、明經科、明法科的人去做官。
一些有能力的人,甚至會被任命到下縣去做縣令。
這對那些讀書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刺激。
雖然大家都在抱怨縣令只是個小官,但畢竟也是朝廷命官。
要知道一直有這么一句話,破家縣令,滅門知府。
“王爺離京前說了,明年書院要擴建,我想,以后應該還會再開幾個學院。”
劉涵見多識廣,又和許敬宗,上官儀等人打過交道,所以成長的很快。
官場之中,有個好師傅,那是最重要的。
“當然可以。聽聞長孫家與滎陽鄭氏聯手,在渭水以北購置了數千畝旱地,估計也是為了修建書院而準備的。這次曲江書院一出,他們必然會加快進度,其它各大家族或多或少都會有所動作。”
作為觀獅山書院的負責人,許敬宗很清楚這背后隱藏著怎樣的力量。
不過,對于這種情況,他也是樂見其成。
沒有競爭對手,如何彰顯自己的優秀?
……
從長安城到洛陽,再到汴州,再到揚州,隋朝的大運河就已經走完了。
李想等人都是順流而下,倒也沒出什么意外。
“揚州城,果然不愧是江南道最繁華的地方。”
李想下船后,尚未進入揚州城,他已能體會到揚州商賈云集的繁華景象。
說句不好聽的,揚州現在已經成為了大唐南部最重要的商貿中心,就連杭州,明州,泉州,廣州這些海運貿易城市都無法與之相比。
由于揚州是長江入海口的重要城市,又是一座海貿城市,所以揚州市舶司也于去年設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