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豫章縣城到桃花村有多遠?”
一路乘船而行,船又大又舒適,還有美人相伴,倒也不算太累。
所以,李想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熱情,他很想看觀獅山書院和突厥人,是不是已經做好了春耕的準備。
早稻播種的時間,一般在驚蟄到春分這段時間,錯過了這段時間,按照如今的播種方式,基本只能按著一年種一次。
洪州的土地肥沃,一年可以種植兩季,李想并不希望這個好的開始,出現什么幺蛾子。
“桃花村在城西北五里外,騎馬用不了多久。”
曾行是貞觀二年的進士,在洪州也是個實干的人,看著李想把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也有些期待。
曾行出生于一個沒落的地主之家,但他來到洪州,已經整整十二年了。
他的官職,在豫章縣的縣令之位上停留了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沒有升遷。
這與他不會討好上級有很大的關系。
當然,這也和他的家世有關。
李想說道:“那就去看看吧!”
桃花村是一個很棒的地方
村子就在章江的旁邊,四周都是肥沃的土地。
阿薩塔只是一個突厥的普通牧民,雖然驍勇善戰,但是他們每天都被薛延陀部族欺壓,早就厭倦了草原。
這一次,能前往洪州,他心中的喜悅多于擔憂。
天天有飯吃,這可比大草原強多了。
剛來桃花村時,阿薩塔還有些不適應開墾農田。
不過,阿薩塔很快就適應了這里的環境,成為了周圍兩百多個突厥人中,開墾出來的土地最多的一個。
按照朝廷的規定,開墾出來的土地,只要不超過一百畝,就都是你的。
有人可能認為,千里迢迢跑到這里來開墾荒地,只給一百畝地,是不是太摳搜了?
李淵年間,曾頒布“均田令”,凡成年男子可得百畝田,其中口分田八十畝,永業田二十畝。
所謂的“勻田”,就像是朝廷租給你的田地一樣,人死了,地也就不屬于你了。
只有永業田,才是你自己的土地,可以自由地購買出售。
實際上,朝廷的田地并不多,能分到一百畝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就拿關中道來說,人口密度太大,一戶人家的田地,最多也就三十畝左右。
尤其在人口不斷增長,而相對和平的年代,無主之地日益缺乏,農民缺田的情況更為嚴重。
說句不好聽的,在關中,一戶人家最多也就是幾十畝地,能有一百多畝的,那都算的上是富農了。
兩相比較,可見朝廷在推廣南洋水稻上,下了不少功夫。
你可以開墾出百畝良田,由當地官府為你登記造冊,成為你的永業田。
“阿薩塔,你的家族已經開墾了五十多畝地,難道你還想在江邊開墾荒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