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動作極快,沒過幾日,朝廷便頒布了關于河東道和云中都督府的政令,并開始鼓勵關內民眾前往縣府報到。
而《大唐日報》,更是將這個政策放在了最顯眼的位置,進行了詳細的報道和解讀。
同一時間,朝中議論紛紛了近一個月的功勛榜,也終于有了結果。
不過,與凌煙閣不同的是,這一次的功勛榜上并不僅僅只有二十四位功臣,更有七十二位英雄被雕刻成了雕像,擺放在了紀念碑周圍。
與之相比,李世民對于那些有功之臣的封邑更多,而且大部分都在朔州等地,倒也不會引起太多的關注。
“父親,孩兒恭喜你登上功勛榜榜首。”
長孫無忌身側,長孫沖微微一笑。
“低調,低調,絕對不能讓人看到我們的得意。”
長孫無忌撫須而笑。
說起來,這二十四位功臣,在朝堂上也是引起了不小的波瀾。
而且,很顯然,這些功勛大部分都是秦王府的舊將,跟隨李淵征戰天下的功臣并不在其中。
雖然還剩下七十二個名額。
“父親,你為了大唐付出了那么多,陛下也看到了,那些人不過是嫉妒罷了。”
在長孫沖看來,父親絕對是居功至偉之人。
別的不說,就說玄武門的事情,如果不是父親在背后推波助瀾,誰來當皇帝還真不好說。
當然,這件事,他也只能在心里想一想,就算是父子,也不能說出來。
“這些年,燕王,終于有點出息了。可惜了,如此好的提議,竟然不是太子提出的。”
長孫無忌心中一驚,沒想到李世民居然會給他這么大的賞賜。
和李淵不同,李世民登基之后,除了第一年大肆封賞,之后,他對所有的封賞,都是小心翼翼,甚至可以說是吝嗇。
這一次,卻是一反常態。
“只可惜,這些封地都在朔州的北邊,大部分都在云中都督府的地盤上,實在是有些雞肋。”
“二十四位有功之臣,每人賞永業田三萬畝,七十二位有功之臣,每人一萬畝永業田。如果不是朔州這樣的邊陲之地,關中道上又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良田?”
長孫無忌顯然比長孫沖看得更遠。
李世民這么做,顯然是有深意的。
而且,朝廷剛剛頒布了一份關于河東道移民的公文,其中還提到了關中道禁止大面積種植棉花的禁令,基本上就是在告訴所有人,這里的土地,都是朕賞給你們種棉花的!
“話是這么說沒錯,還好是在朔州,如果直接封賞在西域的話,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意義。現在朔州和長安都有水泥路,最多也就是一個月左右的路程,還算可以接受。”
對于長安城里的權貴們來說,朔州的安全并不是最讓他們擔心的。
畢竟,以大唐現在的實力,還沒有人敢去招惹。
他們更關心的是,這片土地是否值錢,是否能帶來財富。
“沖兒,我讓你去打聽一下棉花種植的利潤,怎么樣了?”
朔州的土地上,如果所有人都種粟米,那么他們的投入和產出,都不會有太大價值。
畢竟,朝廷賞賜給他們的,可不是什么現成的良田,聽說大部分都是荒地,根本就不能用。
說句不好聽的,長孫家要不先投幾萬貫銀子,這片地都不可能變成田地。
正因為如此,李世民才會如此大方。
這些土地賞賜給那些有功之臣,成為大唐的一塊肥沃的土地,那朝廷也是賺的。
這是一種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