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哲一聽,啞然失笑之后,又如醍醐灌頂,卻笑道:
“那只能怪他們眼光太差了。縱觀長寧,怎么算也輪不到我呀。他們的攻擊目標
或者說是競爭對手選錯了人。”
黃瑞慶說:
“我只把聞市長的話當自謙的話來聽了。否則,我可認為你已經不把我當朋友了。”
聞哲笑道:
“我不但把黃主任當朋友,更是當成自己的導師哩。所以今天才想聆教尊下,期望能解我憂。”
黃瑞慶笑了笑,用玩笑的語氣道:
“既如此,我敢問一句,府臺大人可有志于此?自古成大事者,不獨有志于世、亦有取位之志。我要推薦一篇雄文給府臺大人一閱。”
聞哲一時心情大好,原來自己終究是個書生,愿意同黃瑞慶這樣的雅士扯扯話。
“是黃老師又有什么大作?我愿意拜讀。”
黃瑞慶笑了笑說:
“一篇古文,想必你也讀過的。”
“什么古文?”
“《讓縣自明本志令》,你是讀過吧?”
聞哲聽了也是一愣,一時不明白黃瑞慶為什么會推薦這篇曹操的文章。但一沉吟,也是明白了。嘆了一口氣說:
“黃主任太夸張了!我何曾有這樣的野心!”
黃瑞慶笑道:
“你不要誤解我的意思,我是想說既然踏入這個職業,就要有進取的雄心。你想一想,你是在長寧分行行長任上權限大、辦事游刃有余,還是現在在副市長的位置辦事更容易?”
聞哲笑道:
“黃老師是明知故問了呵。”
黃瑞慶說:
“就是呀,位高權重,就意味著責任大、也意味著可以干更大的事。我為什么推薦曹操的文章,就是要學習他的霸氣!這是官場所必須具備的氣質。聞市長,說白了,我們這樣的讀書人,都有‘諸葛亮’的情結,這很不好、很有害!”
聞哲不禁啞然,笑道:
“這是什么說法?諸葛亮可是萬世楷模。”
“不,聞市長你理解錯了,我說的不能說諸葛亮不是他的品質,而是后人的‘諸葛亮情懷’。你讀過《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嗎?”
“讀過。我知道黃老師的意思。”
聞哲握著手機起身,點了一支煙,在辦公室內踱步,說:
“按柏楊先生的說法,自古以來,中國的知識分子許多是假清高,他們沉湎于‘三顧茅廬’的神話中而不能自拔。許多人自視甚高,雖然向往官場,卻希望如諸葛亮一樣,有‘明主’三顧求其出山入仕。而羞于毛遂自薦,認為那樣沒有面子,掉了身份。其實就像古詩上說的,‘翩然一只云中鶴,飛來飛去宰相衙’。”
黃瑞慶哈哈大笑說:
“同你聊天就是痛快,一點就透!所以說中國文人大多透著一股酸味,那種酸,就是在羞答答、又情切切、又猴急的極度矛盾心態下形成的。就像急于嫁人的女人,面子上總要表現的不愿意,是一個道理。”
聞哲也大笑起來:
“黃老師,我們兩個人好歹也算是半個讀書人,你這樣調侃,可真不太地道了。”
黃瑞慶說:
“所以說,有時也要學學曹操呀。我們不扯這個,還是說那個位置的事吧。你的不爭肯定是對的,但是這個‘不爭’也只能是表面上的。
“不瞞你說,我在領導身邊,這段時間找他或明說、或暗示、或托路子來說的人,多如過江之鯽呀。以顧書記對你器重,你卻從示吐露過這個意思,這就是‘不爭’,顧書記對你的印象就更好了。”
“但是該爭的時候,該向領導說自己意愿的時候,也是要說出來的。只是這機會要把握了。這樣,后天書記有個活動,去看望幾位長寧書畫界的老前輩。你是書法行家,我來跟領導說,讓你也參加一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