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敬意或感謝送禮,是禮尚往來。
但以私利或其他不正當事情送禮,就與“禮尚往來”沒有關系了。
所以,充滿溫情與人性的“禮尚往來”,只是后人因為以“禮”行賄,壞了“禮”的名頭。猶如原告高貴、純潔的“小姐”一詞,現在已經了風塵的代名詞了。
聞哲笑道:
“黃老師是讀過《西游記》的,你還記不記得后面一段,當唐僧師徒四人到達西天靈山取得真經時,阿難、迦葉向他們索要‘人事’、‘人事’就是指金銀財物了,唐僧師徒起初沒有給,結果得到的是無字經書。
后來燃燈古佛派白雄尊者提醒唐僧師徒,他們才返回靈山重新索要真經。阿難、迦葉再次索要人事,唐僧無奈之下,將唐王李世民賜的紫金缽盂送給了他們,才得到了有字真經。
對于這一段,黃老師還記得佛祖是怎么解釋的嗎?”
黃瑞慶搖搖頭,他是真的不記得了。
聞哲說:
“佛祖如來是知曉阿難、迦葉向他們索要‘人事’的,但佛祖也是有所解釋的。
“我記得,佛祖是說:‘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圣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后代兒孫沒錢使用。’
“你看,佛祖認為真經珍貴,不可輕傳,需要有一定的代價來換取,這樣才能體現真經的價值,讓得到經書的人更加珍惜,同時也能讓傳播經書的人有所回報,以便更好地弘揚佛法。”
黃瑞慶目瞪口呆的看著聞哲,好像不認識了他一樣。
聞哲笑道:
“現在正派的領導拒禮,一方面自然是有紀律約束的因素,也有他們人品貴重自尊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們要公正行使權力或者影響力,不能受這些‘禮’的影響呀。
“我給顧老送禮,一是有講究,讓他愿意收,二是他也知道收了我的禮,沒有心理上的負擔。”
黃瑞慶不得不佩服聞哲,讀個《西游記》還能讀出這一番道理。就笑道:
“你的記性可真是好,連這個情節都記得這么清楚。真是處處留心皆學問!”
聞哲也笑了,說:
“小時候老師、家長總教導我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不完全有道理。因為光讀書,卻沒有社會實踐、沒有反思,讀書也就是讀個熱鬧罷了。許多的事,是我們遇到了,然后有我們讀書讀到的知道來幫助消化,才會有豁然開朗的‘頓悟’。讀書是打底子、實踐是幫助消化只有吸收到了其中的營養,才能說的上是學以致用了。”
黃瑞慶笑道:
“你呀,當市長可以造福一方,可也可惜了,要是當老師,那就可以教化一方了。”
聞哲哈哈大笑,說:
“我是向顧書記學的,顧書記的特點是‘言傳身教’。”
黃瑞慶點點頭,他更進一步理解了,為什么顧書記如此器重聞哲。秀才不讀死書,就不得了呀!
兩人要了一輛辦事處的小車,并沒有叫司機,由黃瑞慶開著,一路到了位了拾姹湖畔的顧家。
這是一棟標準的二進四合院。鬧中取靜、環境幽靜。
并不寬敞的門外馬路上,停著幾停特殊牌照的“紅旗車”。
黃瑞慶也在門外停好車,上前按響了朱紅色大門上的門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