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她:詠絮之才,林下之風。
要知道長沙《大公報》日發行量高達四五千,作為民眾喉舌,堅持言論自由,也從不阿諛政府諂媚政客的《大公報》可是如今整個湖南最為暢銷的報刊,有著“國家之鑒,社會之師”的美譽。
有它背書,才是真正的聲名鵲起。
“你還是少看點政府的私報。”
曲冰又抽出其他幾份,“《正言報》、《湖南日刊》、《公正報》...夸熹微的這么多,你倒好專挑沒夸的生氣,怎么,還不許夸夸其他人了?”
她驚喜接過,看完滿意之余不由撇嘴:“都怪我爸,這兩天一大早就讓下人拿報紙,看完了還非得讓我看,我說他怎么這么得意。”
原來是專挑政府的喉舌往桌上放,難怪她一個夸熹微的都沒瞧見。
其實曲冰擺出來的那份《公正報》和其他報紙刊登的內容不同,越明珠在家也看到過,上面對慈善的事著墨不多,少見的提到了去年一件事。
并夸她是當代女中豪杰,說近期在湖南小范圍流傳開的一篇短篇彈詞——《茶樓》,內容并不復雜,講述的是一位女藝人在茶樓賣藝受惡人脅迫最后被一位路過的女俠相救的故事。
越明珠一看標題就知道是什么事。
可能是為了維護她的尊嚴,那份她讓捧珠尋來的評彈腳本沒有提及當初她為了其他人的安危受辱的事實,只著重描繪了她如何臨危不懼、妙語連珠與對方周旋,最后氣得對方暴跳如雷卻無可奈何直到被趕到警察拘走。
看完越明珠心情有點復雜。
其實她倒不是很在意自己當初在茶樓下跪磕頭,只是這彈詞把她塑造的風趣、聰慧、又擅巧思,而敵人像個跳梁小丑一樣,在腳本里純粹就是個丑角,只能被“她”多番戲耍,引人發笑。
報紙上說那位女藝人是主動找上報社,向他們提供獨家消息。
她自述家境貧寒,身無長處,想要報恩又無能為力,只能在離開長沙后找了相熟的大師把這件事編寫成了彈詞,在各大茶館的評彈書場免費彈唱這篇《茶樓》,盡一點微薄之力,想替恩人宣揚美名。
要不是看到報紙,越明珠都不知道自己成了故事中行俠仗義的女俠。
其實她早忘了那個女藝人長什么樣了,初衷也不是為了救人,沒想到對方會一直記著這份情。
不過這樣也好。
室內人聲,窗外風聲,越明珠靠在窗邊伸手去捉風,可風縹緲無定又怎么會被人捉住。
只是——
她緩緩松開,只是恰好有風停在了自己手中。
托管系統忍不住開口:【既解了“采生折割”的后顧之憂,又借政府的力量救助了眾多受害人,宿主這次又是一箭雙雕。】
君子論跡不論心。
當初越明珠用來夸林校長的話,用在她自己身上也未嘗不可。
【那我這個善人得到善名,也很合乎情理。】
這樣一來,就算將來國家要跟九門清算,以她的名聲和經歷想必也很好割席,以絕后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