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稱臨時想到的這個構想,需要趙霖、董超都愿意配合,一起聯署,就可以搞成。
原本蘇州還有個硬骨頭魏憲,不太肯通融造假。但好在魏憲已經被皇帝的旨意調任為湖州知州了,職務已經交接,他前一天就趕赴湖州上任了,便不會礙手礙腳。
剩下這兩人里,趙霖的地位更高,但要說在此事上的話語權,還是董超更重一些。別看他只是團練,但朱勔死的時候,董超的廂軍才是第一目擊證人,所以在朱勔的真實死法描述上,只要董超配合,趙霖倉促間也是查不出什么反證的。
何況都兵荒馬亂打成這樣了,就在趙子稱剛放出來、處理這些首尾的同時,又浪費了兩天時間。杭州戰場方向,聽說富春縣已經被方臘攻破了。
現在是每隔數日都可能有新的州縣淪陷的火燒眉毛時刻,誰還去管刑獄方面的細節?朱勔的死因、兇手是誰,只要大致說得過去,隨便糊弄形式上別缺證據,也就結案了。
回到蘇州城內后,趙子稱把自己已經和董超達成的共識,再通知了一下趙霖,趙霖果然也是僅僅猶豫了一會兒,就乖乖聽從了。
他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秘奏朱勔真實死因時,我可以聯署。但斬朱勔的尸首示眾、收攏人心,這一步渾水咱不趟,趙通判你自己便宜行事就行,咱只負責給你作證”。
趙子稱對這個結果也很滿意,對方怕多擔責、也不需要名聲,正好自己責任和名聲全收,各取所需。
責任越大,名聲也越大,這很合理。
趙霖聽得出來,趙子稱不是來和自己“商量”的,只是來“通知”的。
一個知州,被一個幾天前還是知縣的新“權”通判牽著鼻子走。這種奇葩的情況,也就只有在戰時才可能出現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趙子稱真得感謝方臘的造反,為他打開了局面。原先和平年代的種種束手束腳,一夜之間一掃而空。
于是當天晚上,趙子稱和趙霖、董超就聯署了一份秘奏,把蘇州當地的不易、朱勔實際的死因、建議對外公布的死因等等,都寫在秘奏里。
兩人都簽名了,這也就算是納了投名狀了。在這個問題上,大家已經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誰也不能反口。
一個州里,知州、通判、團練都眾口一詞,涉事縣的知縣也是通判兼任。四個職位都這么說,還是戰時,上面就算再想徹查也找不出漏洞。
最后趙子稱還補充了一張附言,附言只有他自己的署名。只說因為蘇州民情洶洶,秀、湖各地也人心不穩,必須讓朱勔死于朝廷之手,才能收回民心。自己只能戰時擅斷專權,斬其尸以正天下,若陛下覺得臣擅專威福,待江南賊寇平定后,臣再來領罪便是。
把這些秘奏交給前來傳旨的使者后,又給使者塞了不少金銀好處辛苦費,好話說盡,讓他務必加急送到。使者看在大筆錢財的份上,也才沒有推拒刁難。
反正他就只是一個送信的,里面寫的東西是否會觸怒皇帝,跟他又沒關系。
搞定了這一切后,趙子稱又怕夜長夢多、朱勔的尸體腐爛,所以跟趙霖商定:
明日就宣判朱勔的罪名,放出風聲,按戰時程序加急辦理,罪名主要強調“畏罪潛逃”。后天一早就在蘇州城內,公開將其尸體斬首,對外宣稱是明正典刑。
……
搞定這一切后,已經是深更半夜,趙子稱這才回府歇息。
他并沒有住在縣衙,因為他還希望把這邊的最新消息,跟慕容家的人通報一下。免得他們覺得自己闖禍了、心中一直掛念。
他行色匆匆策馬來到慕容莊園,管家鄧岳居然親自在門外張望等候,顯然是主母讓他整晚都在等消息,一看到趙子稱就連忙往里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