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石寶時可以等、可以拖,打鄧元覺必須一氣呵成,就是這個道理。
林沖、李俊、呂方、郭盛聽了主帥的分析后,也都欽佩不已,原本心中模模糊糊的想法,都變得清晰起來。
林沖和李俊還忍不住暗忖:沒想到趙通判對兵法都這么有研究,大局觀如此之好,對兵法的緩急之用,完全了然于胸。跟隨這樣的主帥建功立業,真是三生有幸,此生必能名留青史。
“明日一早,就擺開陣勢,主動去鄧元覺營前搦戰,交戰之前,喊他出來答話,我自有辦法打擊賊軍士氣。隨后你們見機行事,看我號令發起總攻。”
林沖等人紛紛踴躍遵命,林沖還善意提醒道:“聽俘獲的石寶部曲招供說,那鄧元覺武藝雖在石寶之下,但也是勇武過人,通判要與他答話,不如讓末將隨身保護。”
趙子稱點點頭:“可以,明日就帶你一人,免得人多了他不敢來。”
……
一夜很快過去,趙子稱營中忙著修整恢復,秣馬厲兵,對面的鄧元覺大營里,方臘軍也頗有幾分忐忑。
因為他們看到趙子稱的營壘,規模似乎也不小,來湖州的官軍人數怕是不少——
但他們又哪里知道,趙子稱是特地選擇了全軍走太湖水路來援,為的就是多開幾條船,利用水路的龐大運力,多運了數倍的營帳等物,以便扎營時虛張聲勢,顯得來這兒的官軍遠不止兩千人。
趙子稱做的手腳,還遠不止多帶營帳。他還想到了多備木柴,扎營造飯時額外多燒灶,顯得營中的灶火足夠燒五六千甚至七八千人吃的飯。
他還多帶旌旗以虛立,包括被他派去秀州的楊志、魯達,雖然人在秀州,可旗幟都帶到了湖州。
不過趙子稱的那么多手段,有一小半完全是多余準備、與空氣斗智斗勇了。鄧元覺出身和尚,頗有武藝和勇氣,卻談不上什么謀略,趙子稱的那么多演技,有一些他壓根兒就沒注意。
方臘軍將士只是看了其中一部分演技,就誤以為官軍人數不少,營中頗有惶恐之態。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鄧元覺還想來個以靜制動,卻聽到官軍一大早就鼓角齊鳴,出營列陣,朝著方臘軍的大營而來。
“官軍居然既不劫營、也不趁一大早天亮前夕偷襲?就這么等天亮了堂堂正正擂鼓進兵?這趙子稱莫非很有把握?”鄧元覺心中不由如此想,內心也愈發沒底氣,但他也只能催動大軍出營列陣,跟趙子稱對峙。
“聽說對面的賊將名叫鄧元覺?速速出陣答話!本府給你一個機會棄暗投明,既往不咎!”
兩軍先鋒相距至少三百余步,趙子稱便越眾而出,喊鄧元覺出來對罵。林沖也戳槍在手,跟在趙子稱旁邊,稍稍落后上五六步。
趙子稱外面罩著錦袍官服,里面穿著精良的鋼絲環軟甲,也就是鎖子甲,腰懸一柄熟銅锏,以替代平時掛的寶劍。鞍韉上仍然照常掛著一柄點鋼槍和一把寶雕弓。
很顯然,趙子稱這身裝束,就是防著對面在談判勸降的時候,突然暴起發難。
趙子稱如今對自己的武藝已經頗有信心,早在他彈劾朱勔、被關進去坐牢一個多月之前,他在軍中演武切磋時,就已經能抵擋魯達至少三十招了。
如今他自問應該比當時更加精進,而按照水滸傳里的說法,那鄧元覺也跟魯智深一般,使一條禪杖,招式如瘋魔大開大闔,武藝應該是略遜魯智深一些的。
趙子稱知道,自己平時用的寶劍太過輕軟柔韌,無法格擋招架重兵器。堅持用劍的話,自己空練了快一年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也未必施展得開來。換成熟銅锏這樣的短兵鈍器,依然以劍招使運,效果就會好得多,這也是他戰前私下里跟魯達對練驗證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