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斬俘兩萬,明顯也注水了,實際上就一萬多,而且一部分敵軍傷兵逃回去了,并沒能全部俘獲。
劉光世是把可能對敵人造成的全部損失,統統往高了算,全統計進去,包括輕傷逃回去的,也都算上了。
但不管怎么說,這個注水程度,相比于大宋一朝之前的戰例,都已經良心很多了。
一旁的劉延慶聽了童貫的轉述,也是心情激蕩得酒盞都掉到了地上,酒水潑灑了一地。
“什……什么?以八千之眾,破敵十萬、殲敵兩萬?”
劉延慶瞬間激動得滿臉通紅,血壓飆升,說話都哆嗦了,“但是……犬子不是才帶了兩營騎兵、五百人么?八千之眾破敵,主要得靠江南本地廂軍吧?那些廂軍何時有如此戰力了?”
劉延慶還是懂行的,他之前已經從童貫那里了解過了,劉光世和韓世忠只帶了五百騎兵助戰,雖然名義上跟江南本地廂軍是平級的,互相配合,但互不統屬。但真要到了決戰的時候,這五百騎兵能起多大作用?肯定得指望江南本地部隊給力一點。
那這名江南本地廂軍的主將,又該強到何種程度?竟能如此化腐朽為神奇。
被劉延慶這么一提醒,童貫也很快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八千之眾,破敵十萬!這八千人里,至少有一半,是鎮江府派過去的江防廂軍。而這些江防廂軍原本有多懶,童貫心里是大致有數的。
原本歷史上,鎮江廂軍不但戰力低下,還吃了大量的空餉,梁家父子帶兵助戰,最后兵敗潰散,才被童貫行軍法斬首、梁紅玉才淪為營伎。
這樣一支部隊,被趙子稱提前點撥,梁家父子倒是收斂了些,難得把空餉缺額盡量補上了,但單兵的戰斗力和軍紀素質仍然沒能完全跟上。直到童貫把他們派出去的時候,也沒敢報太大期望。
但就是這么一支軍隊,跟趙子稱合作后,不到半個月就化朽為奇,看劉光世的戰報,說官軍士氣高昂,人人死戰不退,這才大破十余倍之敵!
看來,這趙子稱激勵士氣的本事,實在是匪夷所思!
“從光世賢侄的戰報來看,此戰我軍確實人人奮勇,死戰不退。究其原因,應該是蘇州通判趙子稱身先士卒,激勵將士所致。你可以自己看看。”
童貫說著,也把戰報遞給劉延慶。
劉延慶看其中提到趙子稱在十萬大軍面前、跟試圖打擊官軍士氣的方臘舌戰對罵,義正詞嚴。后來還當眾挑戰,方臘卻膽寒不敢應戰,場面一如楚霸王挑戰劉邦。挑戰不成后,官軍死守反擊,最后趙子稱還躍馬當先,追殺退敵,三百騎追著數萬退兵……
劉延慶簡直無法想象,看到最后,他只能把趙子稱腦補成了一個楚霸王式的英雄豪杰。
“趙家人,怎會出如此文武雙全的人才……之前便聽說這趙子稱極為忠義果敢,直言敢諫奮不顧身,寧可下獄也要彈劾朱勔、請廢應奉局。官家放他出來后,他還膽大包天斬了畏罪潛逃未果的朱勔,如今看來,此人豪氣當真不下項羽,但也跟項羽那般莽撞不計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