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呢,第二年就撞上了復出的喬丹,東決就被剃了個光頭。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初代奧蘭多雙子星解散,魔術就像颶風過境的咸魚,短暫的飛上高空,但最終還是要落回地面。
唐森端起咖啡,看起了報道正文。
上來先是一通夸。
直接把布朗拉過來和奧尼爾一起對比。
說新秀賽季的奧尼爾,遠沒有如今的布朗更具統治力。
這種春秋筆法,唐森直接略過。
其實后面的內容也差不多,一條條的開始分析。
說現在魔術是東部第二,距離第一的籃網也就1個勝場的差距。
而如今的戰績,就是放在狂野的西部,也是前四的水準。
因此得出結論,不要再說魔術是魚腩了,我們這條咸魚已經翻身啦。
還說奧蘭多雙核動力充沛。
看看得分榜吧。
麥迪第三,布朗第十。
全聯盟29支球隊,一個球隊有兩名球員進入得分榜前十的,只有魔術和湖人。
而湖人,那是衛冕冠軍。
所以可以簡單的認為,魔術已經和湖人是一個級別的球隊。
甚至于還拎出了上一場魔術和湖人的比賽,說布朗和麥迪的雙人組,在和ok組合的對抗中絲毫不落下風。
真到了總決賽上,未嘗不能一戰。
這種分析和吹捧,唐森自己都覺得沒眼看。
要知道不久前,哨兵報還背刺布朗,說布朗撞上新秀墻了呢。
再去看其他報紙,也差不多,全是吹捧。
畢竟布朗實打實的拿到了51分,怎么夸都不為過。
但唐森還是想務實一些。
總冠軍,能打到總決賽再說吧。
上午的時候,唐森收到了特德斯基的回信。
他研究了唐森提供的體驗報告。
認為各項身體指標還好。
諸如尿素氮肌酐比值,這種能夠體現蛋白質代謝水平的數據,還有生長激素等指標都在合理范圍內。
不過他也指出了一些問題。
比如這個球員這么大的體重,骨密度卻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
很直接的證明,尿羥脯氨酸指標過高。
同時他還認為,以姚明這個年齡,想要徹底改變骨密度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他提醒唐森,說如果唐森要接手訓練這名球員,應該先設法提升骨密度,再進行肌肉圍度和力量的訓練。
他在郵件后面附了一篇論文。
就去年的,挺新的。
說研究發現,如果運動員在青少年時期,沒有得到充分的訓練,使得骨密度達到該有的水準。
那么隨著年齡增長,在20歲左右達到骨密度生長巔峰之后,再進行肌肉維度和力量的訓練,會因為肌肉附著骨骼,對低密度的骨骼產生更大的應力。
這篇論文來自acsm,也就是美國運動醫學協會的內部期刊。
特德斯基好像就是資深會員。
之前唐森也嘗試過申請來著,但沒通過。
現在嘛,唐森已經不缺那張會員證了。
論文來自ucla大學的一個實驗室,完全沒聽過的一個教授,但ucla的含金量十足,所以這篇論文的可信度尚可。
簡單來說,就是姚明已經錯過了提升骨密度,也就是小時候打基礎的最佳時期。
這個時候進行肌肉訓練,是會對身體骨骼有更大的壓力,尤其是姚明這樣的大噸位內線球員,會增高下肢應力性骨折的風險。
所以在增加肌肉圍度之前,應該先考慮提升骨密度。
20歲左右,是骨密度的巔峰,姚明21歲,勉強還能趕得上個尾巴。
而根據唐森的經驗,提升骨密度,補鈣還是其次,力量訓練才是最有效的。
但力量訓練又有增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