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這訓練真的有用。”帕克急切的道。
在他的認知中,組織能力也是無法訓練的。
可唐森卻找到了一種方法來訓練,這也太不可思議了。
波波維奇也笑了,看來帕克明白了。
他自己當然也看出來了。
之前模擬的時候,他沒看出來這種訓練方法的妙處。
因為帕克很輕松的應付了。
現在波波維奇才知道,還他媽真要找小學生才行。
高年級的孩子,技戰術已經上來了,執行能力更強,真模擬不出瞬息萬變的比賽。
“托尼,你再打一場。”
說完,波波維奇扭頭又對布登霍爾澤道:“給蒂姆,還有安東尼奧打電話,讓他們過來,對了,還有賈森。”
波波維奇想要測試一下這種訓練方法。
一是測試基準線。
比如分差多少分,是普通控衛的水準。
所以他讓安東尼奧·丹尼爾斯這個去年的首發控衛過來。
其次,波波維奇還想測試一下,其他位置是否也可以通過這種訓練來提升傳球,捕捉空位的能力。
控衛可以組織進攻,那其他位置就不需要啦?
像鄧肯,就經常策應,為隊友創造機會,他場均也三個多助攻呢。
假如這種訓練對他有用,那他的帶隊能力只會更強。
最后,波波維奇還想測試一下,通過這種訓練,是否可以評估一個人的組織能力。
像球探考察球員,一般只能通過助攻數據,來簡單的評估一個球員是否擁有組織能力。
但這個數據不一定準。
有的球員有好隊友,刷助攻很容易。
有的球員是持球核心的打法,玩突破分球的,他自己進攻能力爆炸,助攻數據也不會差。
可這種能力,并不是真正的組織能力。
當這種球員進入nba,打不出大學時期爆炸的進攻能力,那只能泯然于眾人。
反倒是那種一板一眼傳球,發現隊友機會的球員,助攻數據或許不高,反而擁有組織能力。
而這樣的球員很難發現,非要大量看他比賽,或許才能評估出來。
可現在或許就能用這種訓練,來測試一個人的組織能力。
所以波波維奇把賈森·哈特叫了過來。
他是去年的次輪秀,第一個賽季直接傷病報銷,然后被雄鹿放棄,這個賽季被馬刺簽下,補強外線。
三人趕到球館的時候,帕克第二場已經結束。
還是30分鐘。
因為要讓孩子休息,換了替補。
分差好看一些,11比28,才輸17分。
有進步。
可帕克臉色并不好看,好歹自己也是歐洲最頂級的球員啊。
鄧肯一看帕克表情,就猜到了結果,還故作夸張的問道:“真輸啦,沒關系,媒體都說了,輸10分一樣是優秀的控衛。”
帕克郁悶的道:“可我輸了快20分。”
“真的假的?”
這下輪到鄧肯驚訝了。
他知道帕克以進攻為主,傳球能力一般,賽季至今,單場最高助攻也不過8次。
可也不至于輸20分吧。
他望向這群嘰嘰喳喳,不斷望向自己的孩子,暗道有那么難嗎?
帕克給了個眼神,示意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