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森立刻叫停,上前拍打著科比的胳膊,示意他放低一些。
在接手科比的訓練之后,唐森給他安排的第一個訓練方向就是投籃。
上個賽季他百分之46.9的命中率橫向對比的話,其實不算低。
麥迪也就這么多。
但科比的目標是喬丹,那對比喬丹動輒百分之50以上的命中率,的確是不夠看。
上個賽季,他開始練翻身跳投。
這么說吧,從進入聯盟之后,科比就是沖著喬丹去的,沿著喬丹的路在走。
喬丹精通什么,他也想精通什么。
所以他練跳投,練翻身,練后仰,還想練背打。
但他的翻身跳投并不好。
唐森研究了幾天,發現了一些問題。
他在翻身后仰跳投的時候,是高肘投籃。
唐森還特意問過他,問他你不是要學喬丹嘛,那喬丹也不是高肘投籃啊。
喬丹是很明顯的低肘投籃。
投籃手肘部頂多越過右肩一點點。
麥迪也是低肘投籃。
然后科比是這么說的,他認為學就要學最好的。
而喬丹第二個三連期間,喬丹大量使用了翻身后仰跳投的技術。
科比認為這個階段的喬丹是最強的,那技術肯定也是最好的。
所以他選擇了學這個階段的喬丹。
而高肘投籃就會不可避免的要挺腰,容易造成上半身不穩,從而降低命中率。
后仰跳投得空中往后坐。
麥迪也是練了很久,才勉強坐得住。
當然,唐森并不認為是科比努力的方向錯了,或者說想錯了。
想肯定是有一些偏差,但絕不是努力的方向錯了。
低肘高肘的,他練了那么多遍,難道真就一點兒感悟都沒有?
說白了,是他的身體素質不足以支撐他在空中像喬丹那樣坐住,才被迫的選擇了高肘。
身體素質才是根本。
喬丹第二次三連的時候會出現高肘的情況,是因為那個時候,他年齡已經上來了,身體狀態比年輕時候下降了一些。
他后仰跳的沒那么高,起跳的那一下沒那么快了。
他不能跳的更遠,讓自己遠離防守人,然后低肘輕松的出手。
所以他調高了肘部,讓防守人更難干擾。
他這么做,是身體狀態下降的妥協。
而科比也是同樣的道理。
核心不如喬丹。
看科比那些夸張的拉桿上籃,落地都是踉踉蹌蹌的。
再看看喬丹,空中拉桿還換手,照樣是穩穩落地。
這就是核心力量的差別。
所以科比被迫的選擇了挺腰,抬高手肘。
但唐森會訓練他的身體,讓他核心更強,讓他有能力支撐低肘投籃。
那為什么不從現在就開始調整投籃姿勢。
“抱歉,習慣了。”
科比連忙擺手。
唐森示意繼續。
這種情況嘛,得站。
凡是因為肌肉記憶,導致投籃姿勢出問題的,唐森的選擇就是站。
掛著系統效果去站,效果絕對是杠杠的,就沒有糾正不過來的。
而且唐森真心覺得,科比沒必要完全去學喬丹的路子。
不是說科比的天賦不夠好。
科比的動態天賦非常好,還有他的協調性,絕對是歷史級別的。
感覺他都可以去練夢幻腳步。
但他的手相對小還挺致命的。
所以在練后仰跳投這上面,他真不如麥迪方便。
麥迪能把后仰跳投慢慢練出來,他那雙大手功勞不小。
唐森和科比也接觸幾天了,對他的技術提升漸漸有了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