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
唐森叫停,指著本德,問他現在應該往哪兒移動。
本德迅速的掃過身邊幾人,指向了高位。
他從強側去到弱側,重新組成三角,同時也可以在高位等待接球。
唐森望向場邊的卡萊爾。
他點頭,豎起大拇指表示ok。
有徽章效果,所以還是唐森來講解。
這也是卡萊爾的想法。
他覺得唐森講解戰術的時候,跑位效果更好。
所以唐森還是老辦法,慢下來。
然后增加了提問的環節。
在跑動的過程中,唐森會隨時叫停,然后讓某個球員,或者所有球員,去思考接下來該怎么辦。
提問,回答。
這就被動的促使每個人去思考,能更快的理解戰術的根本。
戰術這個東西,還是動腦子為主。
當然,對不對,要卡萊爾來確定。
對于戰術的理解,唐森肯定是不如卡萊爾。
就好比這三角進攻,唐森的理解其實跟羅德曼差不多,就是變著花樣兒的把球交給喬丹嘛。
但卡萊爾卻真能講出一二三來。
正練著,雷登出現在球場。
斯派克·李也跟著他。
看到場上球員在加練,斯派克·李激動溢于言表。
他真的熱愛尼克斯。
所以看到所有球員在努力,只覺得感動。
“唐。”
雷登沖唐森招了招手,他找唐森有件事要商量。
看臺一角,三人坐下聊。
“也就是說,你們想拍攝一部紀錄片?”
唐森望向斯派克·李,好奇這是誰的想法。
拍紀錄片很正常。
很多球隊都會拍,記錄某個核心球員,或者某個賽季的成功。
是一種記錄,也是一種宣傳策略。
回頭還能賣出去,是一筆收入。
就像姚明,他的紀錄片從選秀時就開始拍了,現在賽季中偶爾還會有攝制組來現場拍攝。
“對,就是紀錄片,我親自來執導。”
斯派克·李拍著自己胸膛道。
這方面他有經驗的,之前就為雷阿倫拍過電影《單挑》。
“正好我現在有時間。”
上個月中旬,他和愛德華·諾頓合作的電影《25小時》,關于紐約那場災難的電影剛剛上映。
他手里沒有新項目,大把時間。
斯派克·李介紹他的計劃:“我計劃拍一個系列的紀錄片,每個月一集,到六月份,一共六集,把鏡頭聚焦在這些球員的成長上。”
他指了指場上的球員。
“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榮光之路。”
唐森皺眉。
連拍六集,拍到六月份。
想法很好,可你就不怕四月份就殺青了嗎?
還有這個名字。
榮光之路?
名字本身倒是沒什么問題,可停下來,怎么感覺尼克斯就是在沖擊總冠軍一樣。
贏了一場馬刺,就給雷登他們帶來這么大的自信嗎?
這時,雷登說了想要拍攝紀錄片的原因。
“唐,你知道我們的球衣賣的有多好嗎?”雷登神色興奮。
這一點唐森有所耳聞,姚明的球衣好像特別暢銷。
但這是紐約,很正常。
尼克斯就是那種哪怕聯盟墊底,球隊收入也是聯盟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