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一些辦法,讓燃料燃燒的更為充分。
能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多的散發出,足夠的熱量來。
采用一些耐火材料,和比較合理的爐子建造之法,建造出更為保溫,且有助于燃料充分燃燒的爐子……”
朱元璋侃侃而談,對于這些,他在后世是做過一些專門了解的。
雖未上手實際操作過。
但一些關鍵之所在,倒是記得。
陶成道連連點頭,覺得皇帝說的很有道理。
但又急得抓耳撓腮。
因為皇帝說的話雖然怪,但仔細想想的話,都是一些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關鍵是怎么找一種,比木炭更好的燃料,又該用什么辦法,讓其燒的更旺。
耐火材料是什么,爐子又該怎么做。
這些才是重中之重。
若是解決不了這些,陛下的這些話等于沒有說。
“這燃料就是煤。
今后可以用煤,全面取代木炭。
和煤比起來,木炭還是不行,不耐燒,溫度也太低了。”
朱元璋說出來的辦法,讓陶成道明亮的眼睛,都黯淡下去了很多。
“陛下,這……煤沒有辦法來煉鋼。
用煤冶鐵,弄出來的鐵都特別的脆,特別不好用。
比不上木炭。
煤也沒辦法把鋼給融化。”
陶成道雖醉心于火器,但對于冶鐵這些,并非一竅不通。
畢竟鑄槍炮這些,都是需要用到鐵,銅,鋼等金屬材料的。
朱元璋點頭道:“尋常的煤確實不行,里面有很多的雜質。
但咱們這里,可以通過如同燒炭那樣的手段,把煤給先燒制一下,把這些雜質都給燒沒了。
再用剩下的煤來煉鋼嘛。”
說起來,華夏這里礦產分布并不均勻。
而且,一些礦的質量也不行。
比如鐵礦,整體都不太行,不僅少,而且質量還低。
煤也是一樣,分布不均勻。
陜西,山西中北部,以及鄂爾多斯地區,煤炭資源很豐富,優質煤也不少。
后世上高中時,地理老師就著重講述了鄂爾多斯地區的豐富資源。
簡單概括為揚眉吐氣——羊絨,煤炭,稀土,和天然氣。
只是,那些地方距離如今的京師著實太遠了。
依照現在的交通運輸條件,把那些地方的煤炭往這邊運送,也不現實。
也是因此,想要煉鋼,就需要多花費一些功夫。
需要先煉焦,把低質煤炭,弄成高質量的焦炭才行。
煉焦是一個污染很嚴重的過程。
但沒有辦法,沒有發展起來之前,是沒有太多資格考慮污染的事情的。
這是工業發展初期,無法避免的事,朱元璋同樣沒有辦法解決。
只能今后在選址煉焦時,盡量選在人煙稀少的地方。
盡可能的采用一些辦法,減少危害。
陶成道聞言,那黯淡下去的眸子,一下子就又亮了起來。
對啊!
木頭本身直接拿來冶鐵也不行,需要燒制成木炭才可以。
既然木頭可以燒制成木炭,那為什么不能把煤也進行燒制呢?
煤炭本身就比木頭耐燒,還比木頭產生的溫度高。
那通過一番燒制之后,得到的東西,那肯定也比木炭溫度更高,更加的好用!
這樣簡單的道理,自己在此之前咋就沒有想到呢?
那么多人,咋都想不到?
陛下當真是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