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內,宋訥端坐不動。
微微低頭,像是老僧入定了一般。
宋濂卻有些沉不住氣,心中滿滿的都是忐忑。
等待著皇帝說出后面的話。
面對如今的皇帝,就算是宋濂也同樣沒有辦法淡然。
實在是當今的皇帝,往往不按常理出牌。
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卻又往往很是難受的事情出來。
就算是他這樣的大儒,面對朱元璋,也同樣不太行。
“咱所說的,是洪武正韻的事。”
正精神高度集中的宋濂,聽了朱元璋的話,不由的為之愣了愣。
洪武正韻怎么了?
洪武正韻不是好好的嗎?
“咱覺得,這洪武正韻還是有些不太好,有待改進。”
聽到朱元璋這話,宋濂一時間有種想要以頭搶地的沖動。
原因無它,洪武正韻從去年年初,便已經開始去做了。
以他為首,還有翰林院等諸多的有才學之士,共同制定。
耗費了大量心血。
中間,皇帝曾提過幾次意見,他們一一遵從。
來回折騰了這么久,一直到今年九月份才算是最終完成。
并且被皇帝賜名為洪武正韻。
宋濂那是長松了一口氣,終于不用再煎熬了。
同時也等著皇帝在合適的時機,把洪武正韻給推出來。
以正天下讀音,給官話定出一個標準來。
他覺得這件事上,肯定不會再出現什么變化。
洪武正韻,將會成為大明官話的標準。
可哪能想到,今日皇帝把自己找過來,居然又說洪武正韻的事。
還說洪武正韻,有不少地方有待加強。
看皇帝的這樣子,還是要改。
宋濂一時之間,只覺頭大無比。
還改?還改!
洪武七年的時候,就改了幾次,這還怎么改?
他實在是想不出來,該怎么改了!
給皇帝辦事是真難。
“陛下,這……哪里不太妥當,請陛下明示。”
在說這話時,眼角余光瞥到了坐在那里,一動不動的宋訥,心頭突了一跳。
一個不太好的想法,出現在他的心頭。
這……該不會在接下來,皇帝會讓宋訥這個北侉子,參與洪武正韻的修訂,讓北方的話,成為官話吧?
“當初進行修訂時,咱就曾與宋先生等人說過,要參考中原雅音。
結果這修訂出來的洪武正韻,還是以南京,江淮,江南一帶口音為主。
這和咱的初衷,還有咱的要求,有著很大的不同。”
“陛下你說的是,不過……現在情況和以往不同。
自宋以來,官話就以南方為主。
宋朝所修訂的正韻,也同樣是以南方口音為準。
如今論起繁華,論起富庶,論起百姓多寡,南方都遠遠超過北方。
我大明的國都定于應天,陛下以及眾多的文臣武將,大多出于江淮江南等地。
眾多將士,也同樣以江淮江南之人為主。
在此等情況下,洪武正韻自然要以應天,江淮等地為主。
北方中原雅音為輔。
官方正韻,本身就是給眾人一個說話的規范。
肯定哪種話用的人多,用哪里的。
臣等在制定洪武正韻時,已經根據陛下所言,參考了不少的中原雅音。
這要是再繼續更改,只怕……有些不太好。
和我大明而今的情況,有很大的出入。”
說完這話后,宋濂又連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