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有了標點,把標點往上面一加,是什么意思就是什么意思。
清晰明了,斷無更改的可能,也不會讓別人誤會。
更不會被別人暗算。”
朱善聞言,神色為之變動,而后點頭稱善。
表示皇帝在這事上,說的很對。
皇帝都把這話給說出來了,他還能說些什么
話說,他在看到皇帝所寫的這副對聯時,就已經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
接下來又會說出什么樣的話。
但是對此,他也沒有別的什么辦法。
這兩層意思,別管他能不能解讀出來,愿不愿將之全說出來。
在皇帝寫出這么一副對聯時,皇帝已經立于不敗之地了。
必然能夠達到皇帝,所想要的這個結果。
在這件事情上,他們已然是落入到了下風。
面對這么一副對聯,如此生動的例子。
他就算是弄用出一些理由來反對,也同樣不成。
這副對子將會讓所有的理由,都變得蒼白無力。
什么叫做突然想起
皇帝絕對是有備而來!
這一次來翰林院這邊,最根本的就是沖著這標點來的。
包括考成,都只是順帶的事兒。
還有,這副可以完全解讀成兩個意思的對聯,又是出自誰之手
是誰向皇帝進獻的
對于向皇帝進獻這副對聯的人,朱善那是咬牙切齒。
皇帝是什么水平,他心里面自有定論。
一個放牛娃出身的皇帝,二十多歲才開始學習的人,就算能讀得懂四經五書,認了一些字兒也不行,沒有那么高的水平。
對聯肯定是別人進獻給他的。
也是因此,心里面才越發的惱怒。
覺得文人里面,也并非是一心,里面有著諸多的奸佞!
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都不一心。
幫助皇帝,助紂為虐,完全不考慮他們眾多數人的整體利益。
為了個人的一些利益,向皇帝拍馬屁。
做出這種事情來。
當真不當人子!
“宋先生,你以為如何”
朱元璋望向了宋宋濂。
在這事情上,一直沒怎么說話的宋濂,對著皇帝拱手道:
“陛下,臣覺得陛下所言極是。
若無標點,很多書確實都不好讀。
一些地方,沒有人專門的指教指點,很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甚至于會被一些學問不夠,或者是有心之人,給故意曲解成別的意思。
臣覺得,陛下推行標點,再好不過。
有了這標點,意思明晰。
不再是什么人,想要怎么讀就能怎么讀的。
確實有利于眾人學習,也有利于經典傳播。
又能規范圣人意思,不被人胡亂的曲解。
是一大重要舉措,也是一樁盛事。”
宋濂對這事兒滿口贊成。
簡化字他都接受了,拼音也同樣接受了。
現在皇帝再搞出一個標點來,那他還能說什么
也不差這一哆嗦了。
再說,就算是自己也不贊成,皇帝的性子擺在這里,也必然會壓著所有人,將這事兒給推行下去。
既然如此,拿自己自然而然,也就沒有必要,在這個事情上和皇帝對著干,唱什么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