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這蓋子向前不足兩尺,便不動了。
“咱用出的力和上一次的力差不多,為什么和上一次相比,距離上面要差這么遠”
朱元璋再問。
“這是父皇把這個蓋子平著放了。
所以它就滾不遠。”
“那為什么平著放,同樣的力氣,蓋子就滾不遠了”
“這……”
晉王朱綱再度語塞。
輪子狀的東西豎著滾,很輕易就能滾到遠處去。
平著滾,肯定滾不遠。
如果這東西沉重的話,甚至都滾不動。
這不誰都知道的常識嗎
可這個時候,被自己家父皇,這般一問,再去想,同樣很難給出一個比較合適的解釋。
“這是因為,平著放的時候,這個蓋子這么一大片,都和地面接觸。
豎著的時候,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接觸。”
朱元璋拍了一下手:“說的好!
可那為什么接觸的多了,它就跑不遠,接觸少的時候就能跑遠了”
剛剛覺得,算是勉強回答出來了自己家父皇的一些問題,而感到略微輕松的朱棡,此時又一次為之一滯。
額頭上,都隱約有些冒汗了。
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朝一日,居然會這般怕別人問這般簡單的問題。
又能被如此簡單的問題,給弄的滿頭是汗。
難以回答清楚。
“父皇,孩兒不知。”
“是因為,除了咱施加的力之外,物體和地面接觸時,還會有摩擦力出現。
摩擦力越大,消耗的力也同樣就越大。
咱施加到它身上的力,有很大一部分,都被摩擦力給抵消掉了。
所以,和地面接觸越多,摩擦力越大,就越跑不遠。”
朱棡既覺得新鮮,又覺得有些怪異。
可是再仔細想想,又覺得自己家父皇,說的挺有道理的樣子。
“你再把蓋子撿來。”
朱棡都有些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才好了。
這普通的一個蓋子,自己家父皇都玩出來了!
朱元璋接過蓋子,再次豎著滾動。
蓋子滾出兩三丈的距離后,倒在了地上不再動彈。
朱棡眨眨眼睛,這事兒,父皇方才不是已經做過了嗎
此時再做又是何道理
“你來告訴咱,為什么一開始的時候,它能保持豎立的狀態,后面卻不能保持豎立的狀態,倒在地上”
朱棡眨眨眼:“這不是一開始時,父皇在它身上施加了力。
到了后面,力消失了,它也就倒下了嗎”
朱棡嘗試著用自己家父皇,與自己所講述的道理,來回答父皇這看似平常,卻又讓人覺得很是刁鉆無從下手的發問。
朱元璋搖了搖頭道:“不對。
這不僅僅是力,還涉及到了慣性的問題……”
經過朱元璋的一番解釋,朱棡多少明白了一些什么是慣性。
“看到沒有,這就是物理。
物體本身所存在的原理。
也可以稱之為規律。
這些,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別管是誰來了,物理這些規律,就是這般客觀的存在。
沒有人能夠對其進行改變。”
朱棡點了點頭,通過自己家父皇的這一番簡單的演示,他已經對物理,有了一個非常直觀的感受,有了一個很深的了解。
原來,來這世間除了儒家的學問之外,還有這么多的道理。
且這些道理,看起來還挺有趣的樣子。
“只是……父皇,這些東西明白了之后,又有什么用處”
儒家的學問是有用的。
能讓人知道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