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不能如此做!
這是要斷的絕孫,生孩子沒腚眼兒的事兒!
太子朱標心里面有怒火與殺意,騰騰的涌起。
朱元璋看著自己家標兒的反應,心里面還是滿意。
經過自己有意識的進行引導,言傳身教。
標兒和上輩子比起來,要能下得去手多了。
對于這很多的文人,也逐漸的開始去魅。
這是一個特別好的現象。
“標兒,現在知道為什么,咱之前會下達命令,做出規定來,不許學生們上書言事了吧?”
朱元璋望著朱標詢問。
“父皇,孩兒知道了。”
朱標點頭,顯得很是服氣,但心情卻一點兒都不好。
不是因為父皇對了。
而是因為,不少事情和他的美好想象,有太大的差距。
以前的時候,就這個事情,自己還和父皇有了一些分歧。
覺得自己家父皇這樣做,有些不太對。
覺得父皇讓士農工商,都能上書言事。
既如此,那就更加不能少了這些學生們。
很多學子,都是心存正義,心憂國家。
且論起見識,也遠遠的超過很多農工商里面的人。
不讓他們上書言事,不僅是對他們的不公,同時也是對國家的一個損失。
當時父皇就和自己說。
這眾多的學生,眼高手低,而且還有年輕,經歷少,讀了一些詩書,便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聰明的人。
什么事兒自己都知道。
可實際上,卻往往是坐井觀天。
往往只是自以為是罷了。
見識少,最好被糊弄。
稍微被一些有心人進行引導,就熱血上頭。
很容易鬧出事端來。
不利于統治。
關鍵是這些人,一旦被忽悠上了頭。
很容易認死理兒,鉆進牛角尖里。
覺得他們做的都是對的,
別人都是錯的。
明明事兒辦得很糟糕,還堅信他們如此做是正確的。
那個時候,自己對父皇的這話很不認可。
可此時,結合這次的事情來看。
再回頭才發現,自己家父皇說的竟是如此準確!
事情,還真就是如此!
這些學子們,真是太容易被人利用了。
“父皇,這個事兒該處理了。
這次,要從嚴從重處理!
把這些居心叵測,人面獸心之人,都給解決了!
不殺,不足以震懾人心!
不足以懲罰他們造的孽!”
朱標深吸口氣,望著朱元璋出聲說道。
聲音里面安安帶著濃濃的殺意……
……
“余部堂,這次的事就靠你了。
也不需要讓你多做別的,只要把宋訥這老匹夫的致仕文牒給辦了就行。
剩下的事兒,自有其人來辦。
齊心協力之下,必然能讓宋訥這個老漢奸,吃不了兜著走!”
吏部尚書余熂的家里,有人望著余熂出聲說道。
見余熂還有些猶豫,當下就再次開口道:“不用擔心,事情必然能。
太子,可是心向我們文人的……”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