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奸臣自己跳出來了!
“太子殿下,可是心向咱們文人的。
可以說是自己人!”
這個六十多歲白胡子的老者,望著吏部尚書玉溪。
一本正經的說道。
在說這話之時,他的眼神堅定,顯然是對他所說的這話深信不疑。
太子朱標,歷來被很多儒家之人,視作希望之所在。
覺得太子朱標是個仁義之君。
覺得朱標必然會得向著他們儒家。
只是聽了他的話,吏部尚書玉溪,心中略安。
可見太子朱標的名聲,還是很好用的。
不過,他也并沒有立刻就將之給答應下來。
想了想又道:“只是……景山公,太子殿下如今似乎也和之前不太一樣了。
太子殿下如今,受到皇帝的影響,看起來是越來越大了。
似乎……不再如同之前那般信任儒教。
沒有那樣,堅定的和我等站在一起了。
這等事情真的做出來后,太子真的會堅定的站在我們這邊?”
聽了玉溪的話,這位被稱為景山公的人。
臉上露出了一些愁苦憤恨。
蒼天無眼!
讓一個要飯花子,得了天下。
要飯花子如此殘暴,如此不尊儒學。
令人痛心疾首!
“若是吳王得了天下,那該有多好?
依照他的性格,必然能重用我儒教!
與我等士大夫共天下!
可惜卻偏偏讓朱重八這么一個沒有見識的放牛娃,得了天下。
如此敵視我儒教!
真乃一大不幸之事!”
說起這話時,他的面色難看,滿心痛苦。
而他口中的吳王,自然不是朱元璋,而是張士誠。
那個時候有兩個吳王。
一個就是朱元璋,為韓宋政權所冊封。
另外一個吳王,就是張士誠。
張士誠原本是向元朝廷請求冊封自己為吳王的。
不過元朝廷不答應。
后面就自己封自己為吳王,并且依然奉元朝廷為主。
想要合情合理占據大義,收周邊眾多的元朝故土,為他自己所用。
當時,人們為了進行區分,稱朱元璋為西吳。
稱張士誠為東吳。
“有些話,你說的挺對,太子殿下如今似乎確實受朱重八的影響不小。
隱約之間似乎有些轉變。
但是,這些轉變在我看來,可以說微不足道,不影響大局。
論起教化,誰能比得了我們儒家?
不要忘記了,這太子殿下可是打小,就被景濂先生這些大儒,進行教授的。
學的是最為正統的儒家學問!
接受的為我儒家的道理!
心里面,所向著的自然而然,也是我們儒家。
這些是景濂先生等人打小,就給他打下的基礎。
到了太子殿下這個年紀,很多東西都已經是成型了。
想要更改,可能特別的小。
這些兒時與少年時所學的東西,將會影響他一生。
朱重八這個時候,想要扭轉,早就晚了。
根本就扭轉不過來。
雖然可能在某些細微的方面,會有一些改變。
可是在大體上,根本上沒有辦法轉變。
如今皇帝倒行逆施,胡亂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