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殺出個朗朗乾坤!
武英殿內,朱元璋看著朱標笑著出聲說道。
絲毫都不將罵名的事兒放在心上。
這等事,干不干他的名聲都好不了,他也不在乎身后名。
反正跳蚤多不咬,債多不愁。
再多殺上一些,殺出了一個朗朗乾坤才是最好不過。
當然,后面如果漢人爭氣,別再讓一些蠻夷之輩入華夏,奪取了河山,自己的名聲可能還會要更好一些。
對于自己家標兒這次的反應,朱元璋真的滿意無比。
自己家標兒,當真是個好孩子,是個合格的繼承人。
沒有讓自己失望。
大是大非上面能分得清。
不會因為那些人的身份,就在他們真的犯了事的時候,會視而不見,或者是從輕發落。
而是真的能下得去手,
這就對了!
儒家可以用,但不能迷信。
這些狀元也好,別的什么名聲極大的人也好,也都可以用。
但是,卻不能讓他們上天,不能慣著。
犯了錯,該處罰就處罰,該罷官就罷官,該殺頭就殺頭。
這才是最好不過的處理辦法。
他也不是真的反感儒家,儒家里面的很多東西還是不錯的。
而是反對那些打著儒家,打著孔子旗號,不干人事的人。
真正的儒者還是不錯的。
但可惜,如今把儒學給念歪的人太多太多了。
到了后面,已然不符合時代的發展。
阻礙了時代的進步。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打著這些旗號如此干的人,就得接受他的鐵拳,就要被他這個引導時代潮流,當了先鋒之人,將其給碾個粉碎。
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也同樣不缺乏人當官。
更不缺乏積極向學之人。
他所弄的這些新學問,只要能夠堅持的推行下去,能夠成為進步的階梯。
能夠讓人通過學習這些學問,獲得身份,地位,財富等上面的改進。
最好是能和科舉和當官,在一定程度上掛鉤。
那么這些新的學問,就必然能得到發揚光大!
多殺一些腐朽的之人,才越發有利于新的學問發展。
少一些烏煙瘴氣。
今后,只要把教育辦好,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才涌現出來。
而儒學也一直在發展。
從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再到后面的董仲舒他們搞的那一套。
再到后面古文今文之爭,以及后面韓愈他們進行的改動,變革。
到了宋朝的程朱理學,一直發展到了現在。
儒學里面的很多東西,已然不適合大明的發展了。
朱元璋知道,程朱理學之后,是陽明心學。
王陽明龍場悟道,心學大成,成為一代宗師。
由此可見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這話說的還是很正確的。
而今自己也給這些人一些艱難困苦,說不定他們中便有人能來個悟道。
悟出大明需要的道。
而今,自己已經表現出來了自己的喜好,向天下說了大明需要如何走。
自己的夢想又是什么。
又對這些冥頑不靈的守舊勢力,毫不留情的出手進行破除。
就是不知道,當世的大儒,學者等人,能不能在這等情況下,再出現一些新的演變。
陽明心學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