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您萬萬不能為了這么一些不學無術的人,破了這么一個成例,壞了規矩。”
胡惟庸選擇繼續硬剛,毫不退讓。
他不會被皇帝所說的話所迷惑。
現在來看,這確實只是小范圍的,只針對國子學一小部分學生的事。
可是,誰知不知道今后會涉及到更多的人,將這一個小口子,給直接撕成一個大窟窿
如今,皇帝是越來越不好對付了,很多事兒心里面門清。
尤其是對待眾官員,那是極其的不信任,防備也特別的深。
這個時候看起來,只開了這么一個小口子。
可在今后,胡惟庸覺得很有可能,皇帝會讓全部的吏員,都可以正常的升遷任免。
只要政績合格的吏員,都能變成官員。
說真的,如果單單只是國子學里面,那些考核成績不合格的人去當吏員,并讓他們在今后做的好了能變成官員這點事兒。
對于他來說,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可怕就怕在今后,朱元璋會搞個規模化,擴大化。
而他也覺得,這事兒十有八九會是真的。
這等事皇帝干的出來,對于侵犯他們這些官員們的利益,朱元璋一直都是孜孜不倦。
“自古以來的成例”
朱元璋望著胡惟庸開了口,語調出現了一些變化。
“你小胡讀書讀的還是有些少啊。
還是說認為咱讀書讀的少,不明白不知道這里面的彎彎繞
你這個自古以來,是從哪里來論的”
朱元璋這話一出,聽到胡惟庸心里面一陣兒的膩歪。
好家伙,他居然被皇帝這個要飯子,放牛娃在學問上面鄙視了。
朝中的一些正經出身,有真才實學的文人,在這上面對他有一些鄙夷,那這事兒也算正常。
他也能理解,能接受。
可現在,卻被公認的學問不怎么行的皇帝,在這上面來進行鄙夷。
這滋味,簡直比班里面名列前十的人,被倒數第一鄙夷還要更加的難受。
當下胡惟庸就準備繼續開口。
朱元璋卻是在此時開了口,且目光從他身上移開,轉向了站在胡惟庸稍后一點的一個人。
這人頭發胡子都有些斑白,看上去年紀已然不小了。
似乎比劉伯溫的年紀,還要大上一些。
這個時候朝堂之中,因為吏員成為官員這件事兒,可以說無數人的心神都被牽動,全都打起了十二分的注意力,看著這件事情的發展。
有的人是作壁上觀,有的人是準備在接下來參與戰斗。
而有的人,本身就已經是在戰斗之中。
可這人卻是個例外。
站在這里,一副神游天外的樣子,似乎對于朝堂之中所出現的這些紛爭,一點兒都沒有覺察到。
“汪相,你來說,這個是不是自古以來便有的”
朱元璋開了口,讓此人就這個事兒來說上一說。
這人不是別的,乃是汪廣洋,也就是如今的中書省右丞相。
汪廣洋也是朱元璋手下的老臣了。
屬于開國之前,就跟著朱元璋干活的人。
而且,立下的功勞也不小。
在大明初開國之后,進行封爵之時,只有三個文人出身的被封了爵位。
其中最高的,自然便是李善長這個韓國公。
而后就是劉伯溫汪廣洋這兩個伯爵。
從這里就能看出來,汪廣洋地位是很不低的。
立下的功勞也不小,朱元璋對他也同樣是滿含期待,想要他繼續發光發熱。
他在此之前,可以說是胡惟庸的上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