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失妥當”
朱元璋出聲詢問
“專門造這種紙張出來,不為學問,只為人如廁所用,就是最大的不妥當。”
宋濂出聲說道,神情依舊鄭重。
“最新的那期大明日報,你莫非沒有看”朱元璋望著宋濂詢問。
宋濂搖頭:“陛下,臣看了。”
“既然看了,為何還會說出此等言語
莫非,是覺得那上面說的不對”
宋濂搖頭:“臣覺得,那篇文章所言,是有道理的。”
“那為何還來見咱,與咱說這些”
“臣覺得,那上面說的雖然對,但卻有失偏頗,帶著詭辯。”
“你且說來。”朱元璋神色平靜,並未有什么動怒的樣子。
“大明日報上說,陛下讓人製作這衛生紙,非是為了官家個人之享受。
而是官家見到那么多的權貴,以及宦官,富商大賈,用布,乃至於綾羅綢緞入廁來用,甚至於會養婢女來用,於心不忍。
所以就讓人造衛生紙,從而來打破這些陋習。
省下諸多的布,來讓更多的百姓有衣服穿,讓人活的更加有尊嚴。”
“怎么,你覺得這些不對”
朱元璋再次開口。
“臣亦覺得很對。”
覺得對就行。
朱元璋沒有再說話,坐在這里不動,等著宋濂繼續說。
他倒是想要看看,宋濂能說出什么來。
“但是這些,在臣看來未免有些夸大其詞了。
富商大賈,達官顯貴等人,採用衛生紙,不再用布帛來入廁,那百姓們就有衣可穿了
臣覺得並不會。
那些人省下來的布帛,依然還在他們手里,並不會給窮苦人用。
他們節省不節省,其實和窮苦人也沒什么太大的關係。
就算是這些人,今后都採用衛生紙,並將省下來的,甚至於將這些都給了窮苦百姓,又有多少人能從中受益呢
所以臣覺得,與其這樣,不如將這些用來製作衛生紙的材料,都給製作成讀書習字所用之紙張。
如此,才能讓紙張進一步的降價,讓更多的人能讀得起書。
讀書人多了,學圣人之道的人多了,人的生活也便能隨之提高上,道德也能隨之提高。
如此,那些達官顯貴,那些富商大賈,就也不會如此奢靡。
知道這般奢靡,不把人當人來看是不對的。
明白了道理,知道這樣做不對了,那么就會有很多人,會不再這樣做,從而讓百姓過好。
甚至於,還有不少人會將布帛給貧苦人,讓他們來穿衣。”
朱元璋聞言笑了,好一個只靠道德,好一個自以為是!
“宋先生這話咱不認同,難道因為效果小,那就不做了嗎
能惠及一個是一個,能救一個是一個。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道理咱都知道,宋先生這等大儒,莫非連這個都給忘了
這幫助百姓,讓百姓生活變好也是如此。
不能說做的事情,目前而言收效甚微,那就乾脆一點不做。
這顯然是不對的
做一分便有一分的功勞,哪怕是做上十分,有一分的功勞,那也應當去做。
只要做了,有人能從中受益,那這便是值得的。
至於宋先生說,讀書的人多了,明白道理的人多了,那些富商大賈,權貴之家就能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