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曼還真注意到了,這么詭異的劇情,想不注意都難。
“導演用一個現實中不可能出現的隱身,是不是來佐證,男主角其實是女主角幻想出來的,并不是真實存在的人物?”
“哈哈,我就知道。”
米哈爾科夫哈哈大笑,又用蹩腳的中文說了句,“傻逼。”
“嗯?燒餅?”
“哈,這是鄉土俚語,夸獎你聰明的意思。”
米哈爾科夫趕緊解釋。
“我親愛的貝爾曼,你所能想到的,只是表象,你大概對佛文化涉獵不深,我恰好了解一點點。男主角的很多動作,還有他在手上畫的眼睛,都涉及到了一位神靈。”
貝爾曼眼前一亮,這次是真驚訝到了,女性立場、女性的尊嚴、家暴、反抗、愛情、宗教……
就憑這些,如果有人在背后稍微推一下,只要評委會里沒有特立獨行的怪咖,哪個評委敢明面上反對?
即便是最常用的借口,說電影質量不行——只要是眼睛沒瞎,哪怕是昧著良心,也不好意思說這部電影的質量不行。
貝爾曼心里突然跳出個不太成熟的想法,讓他的心臟加速跳動,他強忍著激動,盡量用平靜的語氣,問米合爾科夫。
“米哈爾科夫導演,你說,有這所學院的幫忙,再加上我們公司背后推動,有沒有可能,哪怕是一點,能不能觸摸威尼斯的金獅?”
如果能再捧出個金獅,無論是對公司,還是對他個人,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對他個人,都有著非同一般的好處。
米哈爾科夫沉默了,歐洲三大的金獅、金熊和金棕櫚,能獲得者,在電影質量過關的情況下,考量的很大一部分因素不再是誰的質量更好,而是更多的場外因素。
比如米哈爾科夫的電影《蒙古精神》,為什么能獲得91年的威尼斯金獅?
大背景是北方巨熊已經不行了,各加盟國紛紛宣布獨立,解體只差最后官宣。
在這種背景下,《蒙古精神》從頭到尾,觀眾并沒有看到所想象到的傳統的賽馬、摔交、跳舞等,而是始終被一種無奈而又悲涼的氣氛籠罩其中。
其寓意不言自明。
這種電影拿大獎就是當年最大的政治正確。
帝國的挽歌。
換個其他年份,或許能拿獎,但最高獎項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可能性有點,但不太大。”
米哈爾科夫搖搖頭,隨后又笑著說道:“或許也可以試一試,哪怕最后失敗了,也能給那年輕的導演展示一下你們公司的實力。
當然,前提是要先看到他的誠意。”
感謝兄弟們的月票和推薦支持,感謝“時光1979”和“北極無淚yz”的打賞。本來想把投月票和推薦的兄弟們名單貼出來以示感激的,一看好家伙,88個兄弟投了月票,768個兄弟投了推薦,好吧,只能把兄弟們記在心里,感恩,拜謝,心存感激!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