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向謙遜的李翊,這才會在劉備面前出奇的表示:
——你還有我!
劉備在徐州的問題李翊幫他解決了。
但劉表卻沒人能幫他解決荊州的問題。
史書上,曾評價袁紹為:“外寬內忌,好謀無斷。”
其實陳壽也用這句話評價了劉表。
估計本初同學這時候都要罵娘了。
明明是兩個人的差評,為何最后卻要我獨自承受?
除了陳壽的評價之外,
曹操曾說劉表是守戶之賊,賈詡也說他是多疑無決,無能為也。
而劉備擔心劉表有野心,跟他合作,之后會摁不住他。
那劉表到底有沒有野心呢?
答案是當然有,而且很大。
但卻是一個不用過于擔心的野心。
何也?
劉表常常自比西伯,即周文王。
周文王號稱,“天下三分有其二猶服事殷。”
意思就是說他特別能茍。
茍到商朝氣數已盡,他兒子周武王才能一舉滅商。
劉表也是懷著這樣的心思,以為保守荊州,四處渾水摸魚,坐收漁利。
日后這天下自然就是他的了。
可是他卻錯誤的估計了形勢,拿前朝的劍來斬本朝的官。
商朝與漢朝國情完全不同。
商朝當時內憂外患,你不碰它,它自己也會慢慢倒下。
而漢末卻是群雄并起,越打越強。
兼并到最后,順手就能把你也給兼并了。
而正如史書所言,劉表性格是多疑的。
這也成了阻止他進取天下的重要因素。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他一個人孤身來荊州,天天在這些世家大族之間搞平衡。
稍微一個不謹慎,就被別人給推翻了。
你說劉表他能夠輕信別人嗎?
剛入荊州時,他單槍匹馬。
進一步九死一生,退一步十死無生。
所以他只能斷絕猶豫,一往無前。
可當他坐穩荊州,年齡增長之后。
得到的越多,害怕失去的也就越多。
看似功成名就,實則孤立無援。
他既不愿相信蔡、蒯、龐、黃等世家大族。
也不相信張繡、劉備等外州客將。
可以接納他們為自己守土,但一旦讓他們獨自領兵,劉表就猜忌不斷。
甚至于自己的兩個兒子,都不愿相信。
劉表多疑猜忌的缺點,到晚年被無限放大。
這一點,其實跟袁紹也很像。
袁紹、劉表的成功與失敗,其實都能在對方身上找到影子。
“善!既如此,你我可同去見劉始宗!”
在李翊的勸說下,劉備相信劉表對自己構不成大的威脅。
正如李翊所言,
我有李子玉,可你劉表在荊州看似前呼后擁。
實則,始終一人。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