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潁卿現居何職?”
袁敏忙答:“袁術在時,任陰陵縣令。”
唔……
李翊一頷首,“如此卻有些屈才。”
袁敏聞得此話,心中頓時一動。
他年紀比兄長小上許多,能在這時擔任一方縣令已經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可李翊,徐州重臣,劉備副手,卻在諸大臣中選中自己,說自己當縣令是屈才。
士為知己者死,僅這一句話便令袁敏大為感動。
“敏還年輕,不能擔當大任。”
袁敏誠惶誠恐地謝過李翊。
李翊卻拍了拍他的肩膀,對袁敏大加賞識。
“不然,我聽聞潁卿有武藝而好水功。”
“你在江淮也待了些年頭了,應當了解淮南水勢吧?”
面對上級突如其來的靈魂拷問,袁敏忙躬身答:
“是,敏除習武之外,多習治水之道,平日也會讀一些治水典籍。”
很好。
李翊笑著點了點頭,“現在淮南正缺一河堤謁者,不知潁卿可愿擔當此任?”
劉備好奇問道:
“軍師怎么突然想找河堤謁者了,莫非你打算治水?”
“差不多,是興修水利。”
李翊唇邊笑意不減,只一頷首,“翊來此,正是想找主公說明此事。”
“翊打算將淮水、肥水、沘水連接,疏通芍陂河渠。”
“用以灌溉淮南農田。”
“適才我也找子敬統計過了,淮南雖遭戰亂,但人力足備。”
“只要開挖河渠,引水灌溉,便能廣積軍糧。”
“況我徐州用兵,每每大軍出征,轉運軍糧的士兵便占了一半,所費銀錢何止千萬。”
“主公此次征淮南,當深有體會。”
劉備蹙眉,對李翊的看法深以為然。
征淮南,是他人生中打得最大規模的一次戰爭。
而戰爭中最令劉備感到壓力的,居然是軍糧的轉運。
從前出征人少,沒有發覺這些問題有多嚴重。
可當真正大規模作戰時,才發現這里面工作運轉之復雜。
光是軍糧運轉,就要花去一半的士兵,所耗費的成本更是天文數字。
就打個淮南,直接把老劉這兩年攢的徐州家底兒給燒沒了。
老劉第一次意識到,打仗是這么燒錢。
“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翊才打算在淮南多挖河渠,增加農田灌溉,開通漕運。”
“我們可屯三萬人在地,以十分之二的比例,輪流休息。”
“如此往復,一面屯田,一面開挖河渠,待風調雨順之時。”
“每年可保底得兩百萬斛糧食,以此雄厚基礎,可無往而不勝。”
劉備對李翊的主張向來支持,當即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此前,軍師曾力薦陳元龍修建邗溝河道,今日想在淮南修建芍陂河渠。”
“這些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軍師既有安排,便按意行事便好。”
得了劉備的首肯,李翊當即任命袁敏為河堤謁者,又命其兄袁渙輔之。
專門負責淮南的水利工事。
袁家兄弟便這樣稀里糊涂得接下了一個國家級的大活。
尤以袁敏壓力最大,他確實好水工,但卻缺乏治水經驗。
李翊把這個重量級的工程交給他,叫他又是感到壓力又是感到驚喜。
“李先生,我……”
“潁卿不必多言,放手去做便好。”
李翊知道袁敏會先給自己打預防針,所以索性直接開口給他擋回去。
“我想淮南之地,并無比潁卿更懂水利之人。”
“你只管去做,中間遇到任何困難,都可以來找我。”
劉營中,真正的水利大才其實是陳登。
但他還在忙著主持修建邗溝河道,實在脫不開身在跑到淮南來修建芍陂水渠。
何況逮著一個人薅也不是事兒,倒不如提拔點新鮮血液上來,多給年輕人一點機會。
袁敏有水利天賦,在淮南也待了很多年,李翊放心將這項工程交給他。
“那不知李先生打算將這河渠修建多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