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跟曹操結盟,準備將來共抗袁紹。
一面又和劉表眉來眼去,互通貿易。
如今打南陽張繡,就等于是打劉表。
必須先探明徐州的態度,若不然自己出兵了,被徐州背刺,那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曹操深以為然,即遣使告知徐州,自己將要動兵南陽。
若是你徐州沒有意見的話,那他可要動身了。
……
卻說劉備引軍返回下邳。
留九江太守趙云守淮南,廣陵太守陳登則勒兵回廣陵,繼續負責疏通邗溝河道。
一面又上書朝廷,表奏李翊為列侯。
書中言道:
“臣之謀臣李翊,積德累行,少長無悔,雖遭世紛亂,仍懷忠念治,憂思報國。”
“臣自始舉義兵以來,周游征伐,與李翊伴隨左右,王略計策,皆出其身,無施不效。”
“李翊之功業,使臣得以事濟,似撥開浮云,顯光日月。”
“陛下幸陳,亦有李翊從中出力。”
“彼忠謹謙順,如履薄冰,殫精竭慮,安撫萬民。”
“天下之定,乃翊之功也。”
“宜享高爵,以彰元勛。”
表文發至陳地,連帶著玉璽一并上交回了朝廷。
劉協既得玉璽大喜過望,又見著劉備的表文,心生疑慮。
即召大將軍劉寵商議此事。
“左將軍為朕找回傳國玉璽,于漢庭有大功,朕自無不賞之理。”
“只是其書中欲表奏李子玉為列侯,兼軍師中郎將,節制兩郡兵馬。”
“朕躊躇難決,故找大將軍商議此事。”
劉協來到陳國也有一年多了,經過一年的相處,他已經認定劉寵是忠臣。
加之他又握有陳國的兵權,故而與他相商。
“臣此前曾見過李子玉,此人忠謹恪順。”
“既然左將軍上表文,欲加封其為列侯。”
“何不借此機會,賜金印紫綬,施恩于他。”
“以便將來籌謀?”
金印紫綬是只有相國、三公、四方將軍等高官,才有資格佩戴的東西。
是用來彰顯身份尊貴的。
劉協背著手,唇角微微翹起,似自嘲一般說道:
“李子玉使計迎朕入陳地,欲使朕為周天子耶?”
劉寵聞言大驚,慌忙跪伏于地請罪。
劉協上前將劉寵扶起。
“大將軍不必如此,朕知你是忠臣。”
“只是恨似大將軍這般英雄人物,世間太少。”
“若天下人皆似大將軍這般,朕又如何會被傕、汜二賊如此欺凌?”
話音方落,劉協又嘆一口氣。
“至于左將軍這封表文,朕準奏。”
“加封李翊為郯侯,軍師中郎將,節制九江、廣陵兩郡兵馬。”
“另外,朕還要額外賜他金印紫綬。”
陛下……
劉寵對劉協突然改變的主意,有些發愣。
劉協苦笑道:
“若無李子玉,朕又如何能在陳地安歇?”
“今天下諸侯各自割據,朕卻無力征討,與周天子何異?”
“非是李翊使朕為周天子,而是時勢所迫也。”
“非李翊之過,乃世道昏亂所致。”
“若無他,朕而今尚不知顛沛至何處。”
微微一頓,又嘆口氣,“大將軍便傳朕旨意去辦罷……”
喏!
劉寵領命而退。
依照劉備的表文,以漢室朝廷名義,冊封李翊為郯侯,兼軍師中郎將。
督管九江、廣陵兩郡兵馬。
旨意下達,傳回徐州。
一時間,李翊風光無限。
徐州本地的無數達官貴人,富豪商賈,當世名流,都備好禮物,向他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