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若曹操用兵于廬江,我黃家愿為荊州赴湯蹈火!”
關乎到自家家族利益,黃射表現地慷慨激昂。
“只是若同時御曹孫兩路之兵,前線大為吃緊,須求襄陽供給些錢糧才好。”
最后這句話才是黃射的本意,找劉表要錢糧。
這個理由雖說名正言順,畢竟黃家是在替劉表守土。
但現在還沒說一定要開展,未來即便交戰了,也不一定就真的同時和曹孫兩家開戰。
這就開始索要錢糧了,當然令劉表感到不悅。
他目光在諸大臣身上逡巡一圈,最后落在了侍中龐季的身上。
“龐侍中必有良言教我?”
劉表點明龐季。
此人出身于荊州四大世家的襄陽龐氏。
當初劉表單騎入荊州時,就是通過借用龐家、蒯家的勢力。
在誅殺了本地部分豪強,使自己揚威于荊州。
而龐季當年正是那位負責去單騎勸降張虎、陳生的人。
劉表知他有勇有謀,故而主動征詢他的意見。
龐季遲疑一下,乃出列說道:
“今曹操勢大,孫策驍勇。”
“只可擇一而攻,萬不可同時并兩家。”
當這話說出來之后,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就是對付孫策。
雖然兩人都跟曹操有仇,但孫策的仇恨明顯更深。
曹操的殺子之仇,劉表至少還可以甩鍋到張繡身上去。
“既如此,龐侍中必有安撫曹操之策?”
劉表再出言問。
龐季卻搖了搖頭,“此事卻難吶……”
眾人聞言,無不在那里冷笑。
劉表面上亦是不豫,正要將他屏退。
龐季卻又接著補充說道:
“雖然安撫曹操之策沒有,然我等卻可借助外力,用以制衡曹操。”
“使他不好插手劉勛之事。”
借助外力?
劉表暗想荊州現在還能借助哪一外力?
北方袁紹,還是西邊崛起的馬騰、韓遂?
“……是徐州劉備。”
龐季出言解釋道。
黃射有些不屑地說道:
“劉備已與曹操訂下軍事盟約,豈肯為劉勛一人之故,而開罪曹操?”
黃射特意說劉勛,而不是說劉表。
因為劉勛到底只是一個附庸,若是涉及到劉表及荊州的利益,或許還有點談判的價值。
但讓劉備下場參與一附庸的事兒,就不太可能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龐季分析道:
“只要有利,相信劉備會愿意出面,為廬江作保。”
劉表蹙眉,問道:
“縱然劉備真出面為廬江作保,曹操那邊又要如何安撫?”
龐季答:
“那便是劉備該憂慮的事了。”
是也,只要讓劉備出面為廬江作保,那怎么安撫曹操就是他的事了。
那么代價呢?
劉表出言問:
“龐侍中以為,要讓劉備下場,須付出多少代價。”
龐季皺了皺眉,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