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用少量人馬,只怕不是他的敵手。”
太史慈則顯得很自信,正色言道:
“出兵當用奇,此戰非是為了擊破祖郎,而是要焚其糧草。”
“我先引一千軍士,帶糧食輜重過山,誘祖郎來攻。”
“文向可伏八百壯勇于林間,但見祖郎來,只讓他過,自饒向山上,襲其糧倉。”
“只見有糧草屯出,縱火燒之即可。”
徐盛喜道,“此計甚好!”
袁胤卻有些擔憂,“此計忒也險了,萬一祖郎反應過來,豈不……”
話還未說完,不想太史慈、徐盛竟異口同聲地說道: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今我等乃朝廷正員,奉命剿賊,合乎正。”
“若能出險招饒于敵后,襲其糧道,則合乎用兵之奇。”
“袁太守又何疑焉?”
“若用兵皆畏畏縮縮,不敢出奇,若何能夠破敵制勝?”
被太史慈、徐盛二人一番話狂懟后,袁胤無話可說。
暗道或許真是自己跟不上他二人的思路罷。
這幫徐州來的將領,到底素質如何,還須檢驗看過一番才好。
袁胤同意了二人的作戰計劃,將郡內的官兵交予二人。
二人又委托袁胤預備引火之物,只于陵陽山后等候。
商議既定,眾人依照計劃行事。
不表。
至于這陵陽縣,陵陽山。
所據宗賊,乃涇縣豪族祖郎也。
整個陵陽山號稱據山越賊達萬余眾,然分布于群山之中,互通來往。
鮮少萬余人齊出劫掠縣里,多遇上大票生意時。
各部宗帥才聚在一起,商議出兵事宜。
這日,一名前哨匆匆趕至山上,向祖郎匯報軍情。
“宗帥!山下有一隊官兵!”
此言一出,諸將無不為之一震。
大伙兒對官兵二字是非常敏感的。
“來了多少人!?”
祖郎趕忙出聲問。
“約莫一千數!”前哨答。
“來了這么多?”
祖郎皺著眉頭,一手撫摸著下巴,略作沉吟狀。
“往日山下有官兵路過時,少則三百人,多則五百人,今日緣何來了千人?”
另有宗帥費棧,亦為丹陽豪族。
在旁側分析道:
“莫不是沖我等來的?”
祖郎不屑地說道:
“若當真是沖我等來的,莫說一千人眾,縱是萬人眾也不濟的事。”
雖說陵陽山的宗帥,也屬于是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大多數宗帥都沒辦法聚在一起。
但真要是一致對外的話,大伙兒還是會團結起來,收拾官兵的。
那名前哨接著補充說道:
“這幫官府人員,身后還跟了糧草輜重,數量不少。”
哦?
一聽糧草輜重,祖郎、費棧的雙眸頓時亮了。
有錢糧何不早說?
“聽聞近日孫策要對荊州牧劉表用兵,江東之地,有糧草往來,亦屬常事。”
聯想到近日荊州與孫吳之間的戰事,大伙兒們瞬間就覺得說得通了。
“山里正好缺糧食,若我們出兵搶奪過來,這個冬天不就不愁吃穿了嗎?”
費棧馬上提議下山劫糧。
此言一出,群賊無不振臂高呼叫好。
但祖郎到底是見過世面的,此刻保持了冷靜,先出聲問:
“這隊官兵確定不是沖我陵陽來的?”
“可有打探清楚是哪路的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