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英雄豪氣,表明了自己此來丹陽,不破山越賊眾勢不回返的決心。
袁胤見其心意已決,乃道:
“……罷,兩位將軍既下定決心要與山越宗賊一戰。”
“袁某自當全力相助。”
徐盛又問,“這陵陽縣的宗賊,以何者為雄?”
袁胤眉心一蹙,思忖半晌,答道:
“時有丹陽本地豪族,涇縣人祖郎,乃一方豪強,聚眾無數。”
“自號‘涇縣大帥’,無人敢惹。”
“向者,孫伯符起兵之時,初投彼時的丹陽太守吳景,得眾數百人。”
“祖郎見孫策在涇縣募兵,乃發起進攻,孫策險些死于其手。”
“后袁術歸回孫堅舊部,孫策得眾一千,復攻祖郎,乃將之驅走。”
“暫屯于陵陽縣,然其匯合其他宗帥,聚眾萬余,仍不可小覷。”
祖郎是本地宗帥豪族,帶著彪悍的丹陽人,在當地稱王稱霸。
孫策剛到時,祖郎見其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多次與之交戰。
孫策兩次差點兒死在祖郎手里,第一次是孫策拼死殺出。
第二次,則是程普將之救出,突圍而走。
后來孫策勢力壯大起來,親征陵陽縣,生擒了祖郎。
不過孫策并沒有殺祖郎,反而對他說,
你以前襲擊我,砍中我的馬鞍,現在我要創立大業,就得拋出舊恨。
我對天下人都是如此,不單單針對你一個,你不必害怕。
祖郎叩頭請罪,孫策則親自為其解開枷鎖,任命其為門下賊曹。
也就是專門管盜賊警衛事的。
祖郎在丹陽很有影響力,孫策此舉展現出了他的政治手腕,成功收服了丹陽山越人的心。
“看來,只要收服了這祖郎,丹陽的山越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太史慈也意識到了這個叫祖郎的宗族豪帥的影響力。
“那兩位尊使可有破敵之策否?”
袁胤再出聲問。
徐盛說道: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
“只要沒了糧食,山越人自不能與我官兵相抗。”
“我等來前,郯侯曾建議我等趁著夏收時,搶奪山越人的谷物稻穗。”
袁胤則顯得心神有些不定,怔怔道:
“……可現在是冬天吶,難不成要等到明年夏天時,才動兵嗎?”
真要等到夏天,那太史慈、徐盛就得在這里等上個大半年。
袁胤倒是無所謂,但太史慈還有去豫章的任務,能一直在這里逗留嗎?
“……凡事不必應規蹈矩,夏日搶奪糧食,只是為了逼祖郎等賊就范。”
“若我等現在出兵,焚了陵陽儲糧,祖郎等賊亦可破也。”
太史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無論是夏收搶奪糧食,還是冬日焚其糧草,本質上都是從糧道下手。
只要沒了糧食,山越人都得投降。
“……善,計將安出?”袁胤再問。
太史慈、徐盛二將則表示,須得先去勘察一下陵陽一帶的地形。
袁胤只得陪從,點了些人馬,跟著二人一道去了陵陽山。
轉了一上午,將陵陽山周遭的地形大致看了個遍。
隨后于山外扎營,聚眾將商議破敵之策。
“我觀此地山勢險峻,易守難攻。”
“須得引誘祖郎主動領兵出擊才好!”
徐盛說道。
袁胤則表示擔憂,皺眉道:
“祖郎等賊奸猾的很,見我等人多,哪里肯主動出擊?”
“況山越人多與漢人勾結,一經聽到官府圍剿的消息,便躲進山里不出來。”
“這里群山環繞,大軍進不去,派小隊進去,又容易被單點擊破。”
“難矣,難矣,難矣哉……”
太史慈輕撫頷下美髯,思忖半晌,又道:
“那我等只帶少量人馬,引誘祖郎來攻。”
袁胤微微一笑,道:
“祖郎驍勇善戰,其麾下山越部眾,皆悍不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