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黑山軍到底是賊寇,政治立場太過搖擺不定。
與他們的前身黃巾軍不同,黃巾軍是一定要搞死東漢。
但黑山軍就沒有“黃天當立”的氣魄了,他們只想自己過得好。
這也使得他們成了典型的騎墻派。
是真正意義上的騎墻派。
基本上凡是他們接觸過的諸侯,都眉來眼去,包括漢室朝廷。
關鍵他們賊性不改,歸順了你,照樣劫掠你的領地。
由于太膈應人,
即便袁曹大戰馬上開始,兩家都能夠一致決定將它先剿滅了再開打。
當然了,
由于黑山軍勢力太過龐大,盤根錯節。
所以有的黑山軍首領是被袁紹、曹操各自鎮壓。
有的則是帶兵歸順了二人,還有的則是兵敗不知去向。
總之,他是在經過袁曹長年累月的打擊下,才逐漸消亡的。
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
同時,黑山軍號稱百萬余眾,這個數目其實并沒有夸大。
因為黑山軍他繼承了黃巾軍的人口。
黃巾起義被平定之后,依然有許多人愿意當山賊。
所以就拖家帶口跑到黑山來,大伙兒聚在一起搞事。
這主要還是漢靈帝的鍋。
他想著自己平定了黃巾之亂,就不能享受享受嗎?
于是又加稅,又修皇宮。
結果各級官員認為這是奉旨斂財的好機會。
便層層盤剝,苛政猛于虎。
黃巾余黨實在是沒有退路,朝廷不給他們活路啊,所以只能加入黑山軍。
雖然黑山軍的渠帥們沒什么文化,也不懂什么民生治國。
但待在這里,百姓們至少能夠活下去。
這才越聚越多,乃至百萬之眾。
別的不說,就漢末這個人口稀少的時代里。
光這些黑山渠帥手下的人,都是一筆巨財。
所以,李翊才大費周章,不惜從陳地請來張楊。
再請他出面,牽線搭橋,幫他引薦黑山軍的各部渠帥。
由于渠帥太多,張楊也只請了幾個人來。
但都是黑山有頭有臉的人物。
很快,仆役將黑山來客請入大堂。
李翊親自出面接見。
“……徐州李翊,未能迎接遠客,失禮失禮。”
眾黑山渠帥,亦是一一向李翊還禮。
張楊是牽線搭橋之人,遂主動為兩邊介紹。
來的人分別有,黑山渠帥眭固、白繞、李大目、張白騎等。
由于這些渠帥大多出自社會底層,所以他們的名號往往來源于其個人行為或外貌特征。
比如這李大目就是因為眼睛大,故號大目。
張白騎因為身騎白馬,故號白騎。
總之主打一個樸實無華。
李翊一一與眾人見過了禮。
又在人群中,發現一人,身形健碩,雙目有神。
但張楊卻并未為其做介紹,乃出聲問道:
“張司馬,汝背后所站者何人?”
張楊回頭去看,他也不識得此人。
適才出城接見時,只道他是眾渠帥身邊的小跟班。
不想竟會引來李翊的注意。
未等張楊開口發問,那被提及的男子主動出列,向李翊抱腕一禮:
“黑山張燕,見過李郯侯!”
張燕!
聽到這個名字,在場之人無不為之一驚。
饒是祖郎、費棧兩個南方的山越宗帥,也不由身形一震。
這許多渠帥里,他們俱是不識。
可張燕的名號,他們卻是聽說過的。
黑山賊眾百萬人,渠帥百余眾。
各自麾下多的有兩三萬人,少的也有六七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