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彼事竣,河南之土誠難圖也。”
曹操、劉備聯合修筑的防御工事,河北人不可能發覺不了。
袁紹知道后,更加下定決心,要快速解決掉幽州戰事。
不然留時間給曹劉修筑防御工事,袁軍再想南下,就很難了。
尤其袁紹已經快要五十了。
古代五十是知天命的年紀,意思就是要入土了。
袁紹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已經等不起了。
為了麻痹河南,袁紹還專門放出假消息,告知曹劉他已經與公孫瓚達成了和解。
此前,曹操所探知到的消息,正是袁紹所放出的假消息。
古代也是有情報間諜系統的。
而袁紹的間諜系統極為強大。
歷史上的袁紹甚至直接策反了曹操的心腹護衛。
要知道,曹操是一個何等多疑小心的人?
結果他自己的心腹護衛,居然被袁紹給策反了。
最后,如果不是許褚的超神,斬了叛徒徐他。
搞不好袁曹大戰的結局,真的要被改寫。
最終,袁紹下令,大軍強行渡河。
眾將皆問,若公孫瓚半渡而擊,當為之奈何?
袁紹大聲道:
“公孫瓚困守易京,必不敢出,聽我令。”
“速速渡河!”
袁紹懷著賭徒心態,來賭公孫瓚不會主動出擊。
就像上一次界橋之戰,袁紹也在賭公孫瓚不會派步兵過來跟自己消耗一樣。
他既然能“以步克騎”擊敗公孫瓚,這一次也不會例外。
尤其,此時已經攻守逆轉。
縱然袁紹賭輸,他也有的是賭資。
很快,袁軍開始浩浩湯湯渡河。
果然不出袁紹所料,當有人將袁軍過河的消息回報給公孫瓚后。
公孫瓚并未選擇主動出擊,他堅信自己的易京高樓是無敵的。
他既然能用此樓擋住袁軍的攻勢數年,那么此次也不會例外!
很快,袁軍盡數打入易京高樓之中。
為了應對公孫瓚修筑的數座高樓,袁紹特地準備了數十架發石車。
照著易京城樓,輪番轟炸。
一時間,石彈如雨點般轟過。
女墻崩毀,城樓坍塌。
嚎聲大叫,轉眼之間,易京諸城已淹沒在了漫天而起的狂塵之中。
“進攻——”
袁紹拔劍在手,下令袁軍發起進攻。
顏良、文丑為先鋒,帶著勁卒,轟然先前推進。
每名先鋒士兵,隨身都帶了土包,用以將城前深壕填滿。
或有人被樓上守軍射死,則倒在壕中,以身作路。
很快,無數張云梯豎起,數不清的袁軍爭先恐后往城頭涌去。
由于這些年,公孫瓚不修德政,不賞士卒。
將士離心離德,皆不愿效死力。
很快便向袁軍投降。
按理說,
城圍而不降者,城破后,殺無赦。
但袁紹這個人性格確實是比較寬仁,主動赦免了這些投降士兵。
外寬內忌雖是罵袁紹的,但前面的“外寬”也說明了袁紹的優點。
靠著袁紹如此優厚的待遇,易京許多城樓的守將,都主動向袁紹投降。
袁軍進軍神速,戰士出入不息。
有人將前線的軍情回報給公孫瓚,勸他趕快從主城樓發兵,去救一救前面的城樓。
不然堅守不了兩天,大家全降了。
公孫瓚卻置若罔聞,仍舊大碗喝著好酒,啃著羊肉。
一樽接著一樽……
“若救一人,后之戰者只望人救,不肯死戰矣。”
公孫瓚正式給出自己的回復。
“傳令前線將士,叫他們安心守御,我易京糧食充足。”
“袁軍不能久持,時日一久,彼自退兵矣。”
當公孫瓚的命令傳回前線之后,前線尚負隅頑抗的將士士兵,無不感到絕望。
遂舉樓向袁軍投降,不再做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