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軍見此,紛紛吶喊嘲笑。
寨中不少將士氣不過,紛紛找到自家將領,請他們上稟主公,放他們出去與袁軍決一死戰。
曹營這邊樂進、李典在見到眾軍士躁動不安,怒不可遏后。
于是紛紛來見夏侯惇,備言此事。
夏侯惇乃解釋道:
“早在袁軍初至寨外,修筑土山之時,我便殺出去,截殺袁軍士兵了。”
“然袁軍弓弩齊備,某沖突不進去,只得退回。”
“待報與曹公之后,曹公命我堅守不出,故使袁軍十日之內壘起數十座大山來。”
樂進憤然道:
“既如此,我等便率軍去搶奪土山!”
“誒!不可。”
李典急止之曰,“先前筑土山時未曾搶奪,我等機會已失。”
“現在袁軍居高臨下,優勢更盛從前。”
“再想搶奪,事倍功半,實不明智。”
樂進氣得握拳,咬牙道:
“難道便任由袁軍士兵,這般欺辱弟兄們嗎?”
夏侯惇無奈嘆道:
“此乃曹公所下之令,我等不得不聽從。”
上頭這么吩咐,下頭就怎么做。
反正夏侯惇是絕對擁護曹操的任何決定的。
樂進眉梢一挑,朝夏侯惇一拱手,正色說道:
“稟將軍,非是進危言聳聽,擾亂軍心。”
“而是袁軍每日自山上射箭,箭矢落下,兵士皆懼。”
“長此下去,軍心必亂。”
“屆時袁軍再來攻寨,我等尚可拼死御敵。”
“兵士卻沒了膽氣,畏袁如虎,如何據守?”
夏侯惇一時默然,樂進說的在理。
每日被袁軍這般嘲笑、恫嚇,士兵們的心態肯定會受到影響。
“所以我意,現在就出戰。”
“奪不奪得山頭是一回事,不能讓士兵們怯敵是另一回事。”
樂進提出來自己的意見,算是相當中肯的了。
夏侯惇沉默半晌,才道:
“……好罷,我帶你們去見曹公,說明此事。”
“只是曹公聽不聽從,就非我所能定了。”
言訖,三人一同來到帥帳,面見曹操。
見禮過后,便開門見山,說明來意。
“……哦?”
“近日士兵已經躁動不安了?”
曹操正于榻前讀書,并未顯得有多慌亂。
由于這幾天一直都是堅守不戰,所以他每日除了處理軍務外,就是讀讀兵書。
時不時地,還給兵書批注,將自己的見解寫上去。
“……是。”
夏侯惇解釋事情的原委。
“袁軍每日都在土山上,朝寨內射箭。”
“幾日下來,將士們每聞梆子響動,便立馬蒙楯伏地。”
“末將擔心,長此下去,士兵會怯敵,不再敢與袁軍交戰了。”
話落,又看了眼樂進、李典,沖二人使了個眼色。
二人會意,一齊上前,拱手說道:
“所以我等希望立馬出寨奪山,只要搶下一兩個山頭,便能遏止住軍中懼意。”
“進愿為先鋒,領軍士五百,搶奪山頭!”
樂進乃先登猛士,主動請纓。
“典亦愿領五百人,協助文謙,攻打袁軍山頭!”
李典也立馬出聲附和。
有樂進的地方,便有李典,二人幾乎一直是成雙成對的出入。
這主要得益于曹操的人事調度。
樂進勇武善戰,性格張揚膽烈。
李典謀略過人,性格仔細謙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