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才在帳外,似乎聽到曹公對李某頗有微詞?”
曹操又是一愣,暗道適才他歇斯底里,有些失態,倒叫路過的李翊聽得真切。
索性大方承認了,便問:
“……不錯。”
“既然子玉先生也來來了,曹某倒想問問先生。”
“今袁軍雖眾,然未必有我河南軍果勁善戰。”
“兼之土山一戰,袁紹先登營全軍覆沒。”
“而玄德公處,又有五千幽州鐵騎,如何就不能與袁軍決戰了?”
“須知我豫州之地已經失控,兗州百姓亦是困苦不堪。”
“再拖下去,不肖袁軍動手,曹某內部便要生變。
講到這兒,曹操眼神忽然變得銳利起來,看著李翊,鄭重其事地說道:
“是故,今日先生須得給曹某一個答復。”
“到底是何時能與袁軍決戰?”
“如果不予答復,亦或拖延太久……”
曹操嘴角一揚,獰聲道:
“那么非是曹某不盡同盟之意,實在是后院起火不得不熄。”
“故若不能決戰,便容曹某撤出官渡,回潁川平叛去也!”
這是曹操下達的最后通牒。
曹操如果真的,就等于是放棄了兗州之地。
即便之后留守豫州,也是大勢已去,慢性死亡。
由此可見,曹操會做如此決定,真的是已經被逼急了。
“……唉!”
劉備嘆了口氣,“適才我已勸過曹公,然曹公不肯聽從。”
說著,也對李翊表達了無奈:
“……先生,備也覺得不能再拖下去了。”
“昨日備收到了子敬送來的書信,說糧食將要告罄,支不得一月了。”
“一月之內,若是不能結束戰事,那么備也只能撤回徐州去了。”
戰爭遠比劉備想象的要更加要耗糧食。
路途損耗只是根因之一。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糧食還得養民。
如果市場上沒了糧食,那老百姓不直接餓死了嗎?
但戰爭的開始,
使得大量的人民參軍服役,由此物價飛漲,生產勞動力脫節。
糧食生產減少、物資生產緩慢,這都加劇了政府的負擔。
“備想,我河南軍過得困苦,然袁軍戰線延至官渡,損耗是我軍數倍。”
“縱然河北再富,也該撐不住多久了。”
“或許,該與袁軍決一死戰了。”
劉備內心里也是渴望與袁紹正面一戰的。
畢竟戰爭打到現在,兩邊都很難受。
李翊望一眼劉備,又望一眼曹操,取出一封書信來交給曹操。
“適才在帳外,有潁川使者送信過來給曹公。”
“李某便順道帶進來了,曹公不妨先看看。”
曹操接過書信,見是荀彧寫的。
遂警惕地問道:
“先生看過了?”
“……呵呵,未有也。”
李翊笑著搖了搖頭,“不過李某大致能夠猜到信中所寫內容。”
“哦?”
曹操眉梢一挑,環臂于胸前,饒有興致問:
“那汝且說說,文若給曹某寫了什么。”
“應是勸曹公堅守官渡,勿要撤軍。”
李翊不假思索答。
曹操半信半疑,將書信拆開來看。
只見信中寫道:
——“蓋聞明公前線累弊,困苦難決。”
“愚竊以為袁紹悉眾聚于官渡,專欲與明公決勝負。”
“公與劉將軍并力,以至弱當至強。”
“若不能勝,必為其所乘,此天下之大機也,斷不可失。”
“紹軍雖眾,而不能用。”
“以公之明哲神武,兼有劉將軍相助,何向而不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