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可免刀兵之禍。
若仍負隅頑抗,吾必率虎狼之師,直搗河北,掃平叛逆,以正天威!
竊聞公母為婢,吾妻乃袁氏嫡出,同出一支,實不忍刀兵相向。
今陳兵至此,實非吾愿。
然為天下蒼生計,不得不為之。
公可于今夜答復,若就此罷兵,歸回侵土,兩家仍為秦晉之好。
如不然,可于明日來與吾決戰,愿公三思!
……
袁紹看罷,勃然大怒:
“李翊乃何人,敢作此書,羞辱于孤!”
眾皆問何故,袁紹乃將傳給諸人看。
眾看畢,此書李翊看似勸和,甚至全篇都在挑釁。
尤其在攀親戚的時候,表面上說他妻子也是袁氏女。
卻又強調他妻子才是四世三公的嫡出,你袁紹只是庶出。
雖然事實確實如此,
但李翊挑釁的意味幾乎溢于言表,袁紹平生最忌別人談及他的嫡庶出身。
看李翊的意思,是想扶正袁術這個嫡出的后裔,來接管他河北的袁氏遺產。
但袁術已經身死,他那一脈不早就成了劉備、李翊君臣的人了嗎?
“李翊如此狂妄,公可速擊之!”
在看完李翊的挑戰書后,營內群情激奮,都申請明日出戰。
生擒李翊,食其肉,寢其皮。
或有人諫曰:
“李翊作此釁書,必是力在速戰。”
“恐其有備而來,袁公不可不慎。”
袁紹怒斥道:
“彼有備而來,孤又豈會坐以待斃?”
“向者官渡一役,彼與我相持半年,河北軍民困苦不堪。”
“今難得有機會正面決戰,孤豈能坐失如此良機?”
李翊力求速戰,袁紹又哪里拖得起?
十萬大軍,至少需要三十萬民夫供養。
他這十五萬大軍,要動用的民夫就更多了。
再像官渡之戰那樣拖個半年,那袁紹就不用打了。
當即袁紹接下了李翊的戰書,相約明日決戰。
次日,清晨。
兩軍相對,各成陣勢。
李翊引諸將出陣,袁紹率河北諸將來迎。
李翊高聲喊道:
“袁公計窮力盡,官渡一役,已顯疲態。”
“今何不尚思早降,反聚螻蟻之兵前來抗我。”
“須知吾視百萬大軍如草芥耳,愿袁公早早罷兵。”
“否則刀臨項上,悔之無及!”
袁紹怒極反笑,揚鞭罵道:
“黃口小兒,聞名不過幾年,便敢發此大言。”
“舊時董卓權傾朝野,視天下英雄于無物,徒忌孤耳。”
“孤舉全晉之地,北有勁弓胡馬,南阻白渠黃河。”
“地方二千里,擁兵百萬。”
“縱橫一世,天下無敵。”
“孤欲殺汝,如殺鼠雀耳。”
“念在汝亦為孤侄女婿份上,恕你年少無知之罪。”
“可速速倒戈卸甲,以禮來降。”
“孤本與汝同為一家,念你有才,待吾升騰之后,于你必有重用!”
李翊嘴角微微翹起,露出一抹冷笑。
袁紹的大餅畫的著實不小。
須知他的名爵已經到了大將軍了。
這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
袁紹卻說將來升騰,那他還能往哪升騰?
“……哈哈哈,多謝袁公美意。”
“然兄弟尚不能相容,能容我這一支遠親否?”
“今吾提大軍來此,正欲吊民伐罪。”
“公可早降,免受戰敗之辱!”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