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行得快!”
袁尚恍然大悟。
……這就不奇怪了,這就不奇怪了。
輕車簡行確實能極大提高行軍速度,但卻要求主帥必須用最短的時間拿下城池。
不然得不到城內的補給,軍士就立刻餓死。
這種打仗方式太需要魄力了。
而上一個這樣的打仗的人,還是戰國時期的白起。
雖然袁尚與李翊不和,但見著他一路領兵打下來,克服重重關隘。
還是忍不住發出一陣慨嘆:
“吾父在時,曾言李翊用兵如神。”
“雖韓、白復生,亦未必過此。”
“……今日吾方信此言不虛。”
左右人又接著補充道:
“聽聞此戰中,李翊用一拋石機攻打城墻。”
“其勢如雷霆,威若山崩。”
“機發之時,巨石飛空,呼嘯而至。”
“所擊之處,城墻崩裂,樓櫓盡摧。”
“守軍將士,無不膽寒。”
“兼之又畏李翊之名,故往往只一發砲,守城將領便舉城向李翊投降了。”
什么?
袁尚聞言大怒,破口罵道:
“吾父在時,待此輩不薄。”
“今李翊方至,尚未發一矢一弩,便舉城向其投降。”
“此輩著實可恨,待吾收復失地。”
“但盡誅之!”
整個河北上下,都是極為痛恨叛徒的。
因為袁氏官渡之戰打輸后,對河北的輿論宣傳就是,
張郃、高覽臨陣倒戈,他們才打輸的。
所以河北的官員,敢有“投降論”,那是極度政治不正確。
當聽到渤海一些地方官,面對李翊的大軍不戰而降時。
袁尚當然憤怒,同時又暗忖。
這些人到底是有多害怕,竟然敢頂著滔天的壓力,向李翊投降?
“李翊軍來的快,不知主公當何以應敵?”
諸將紛紛問。
袁尚分析道:
“李翊既是輕車簡行,必然想速戰速決。”
“吾先在南皮五十里外下寨,據點而守。”
“若李翊攻之急,再從南皮增派援軍。”
陳琳諫道:
李翊用兵如神,今棄城不守,反據木寨而御敵。”
“此正合李翊之計,依愚見。”
“駐守南皮,最為穩妥。”
“此地近幽州,可先遣人致書二公子,令其發幽州兵來援。”
“如此,亦可節省冀州兵力。”
“我等只需死守南皮,時日一久,與之相持。”
“李翊自然退兵。”
袁尚從其言,即分遣兩路人馬。
一路北上,至幽州求援。
一路回鄴地,向審配催督糧草。
以作在南皮跟李翊打持久戰的準備。
李翊大軍很快抵達南皮。
李翊先將城池圍住,并不著急攻。
乘馬觀城一圈,見南皮守備足當,心中袁尚已做好和他打持久戰的準備了。
許攸熟悉冀州地理,此戰以向導身份全程參與,中間還成功勸降了不少城池守將。
不可不謂功勛卓著。
這日,許攸又陪著李翊饒觀南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