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李翊領兵從魏地回來時,在黎陽見著于禁的大量軍馬,就已經知道曹操馬上要對魏地動兵了。
正好,曹操的起兵能夠幫自己牽制袁尚的兵馬。
“若是先取渤海,袁尚領兵來攻,為之奈何?”
袁譚連忙問。
“……若袁尚引兵來救,魏地空虛,曹操必趁勢起兵奪取魏地。”
“袁尚若不還救,則失巢穴。”
“若其還救,我可踵襲其后。”
“如此一來,袁尚前不能解渤海之圍,后不能退曹操之兵。”
“其敗亡之勢,可定也!”
袁譚大喜,即執李翊手道:
“愿從君言!”
言訖,又不免瞪了一眼郭圖。
暗罵你看看人家的謀士,在看看你。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怎么能就這么大呢?
當即,袁譚跟著李翊一起發兵北上,直攻渤海。
渤海告急,袁尚聽說袁譚求來了徐州兵,頓時怒不可遏:
“前日此賊敗吾一場,如何又叫外寇來侵占吾土。”
“吾誓殺之!”
正欲領兵前去救渤海,審配諫道:
“公大軍遠去,須防曹軍渡河。”
袁尚道:
“審公可為我守土。”
于是,袁尚留下審配守鄴城。
用陳琳為謀士,馬延、張顗二將為先鋒,親率兩萬大軍。
連夜北上,救援渤海。
河對岸,黎陽守將于禁一直關注著北方局勢。
當察覺到袁尚領兵出去,魏郡兵力大減之后,立馬遣使,星夜趕往許縣報知曹操。
曹操聞言大喜:
“吾今番必得冀州矣!”
于是,命曹洪率軍一萬,進兵先去攻鄴城。
自己則引兩萬大軍,攻打上黨郡,已斷袁尚左臂。
上黨郡屬于并州,也不算有多富。
但曹操出于戰略考量,還是決定先打這里。
只有把上黨打下來,才能將河東之地與河內、魏郡連接起來。
何況曹操最近也聽說了,馬超一戰降了并州。
雖然這馬兒并未言明,是徐州唆使其出兵的,但出于謹慎考慮。
曹操還是必須先拿下上黨,以防止將來被并州挾制。
于是,曹營這邊公分了兩路兵。
一路曹洪取冀州,一路曹操取并州。
同時,曹劉同盟也來到了最為微妙的關系節點。
那就是不論是李翊出兵,亦或者曹操出兵,都不再像之前那樣給對方打招呼提醒了。
基本上就是各打個的。
頂多就是我不打你,你也別來打我。
原本牢固的曹劉同盟,如今已演變為了《互不侵犯條約》。
……
話分兩頭,卻說袁尚一路領兵趕去救援渤海。
甫一到了渤海治所南皮縣,立馬便得到了一個震驚的消息。
李翊已經連克重合、東光、陽信、高城等地了。
雖然袁尚離得更遠,速度肯定要比李翊更慢。
但李翊是進攻方,一路要穿過重重關隘。
而袁尚本土作戰,一路是暢通無阻的啊!
結果等他到時,渤海居然快丟了一半兒了。
“彼如何進軍如此神速耶?”
袁尚頗感震驚。
左右人解釋道:
“聽聞李翊此次行軍,多為輕車簡行,拋棄了糧草輜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