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先生當真是我為好,就該讓俺到前線殺敵去。”
“這下倒好,子龍、仲康他們都陪著先生去河北了。”
“就俺們三兄弟留著下邳,無事可做。”
劉備又是一笑:
“我們三兄弟待在一起難道不好?”
“益德不常常抱怨我們在一起相處的時間越來越短了么,如今難得聚在一塊兒。”
“怎么反倒不高興了?”
張飛一揚眉,“俺不是這個意思!”
“只是覺得河北戰事重大,俺們不該置身于事外。”
“吾等從未置身于事外過。”
劉備放下毛筆,站起身來,將寫好的竹帛拿在手中檢查。
張飛也跟著起身,問道:
“兄長適才一直在寫什么?”
“我在寫此次北伐的功勞簿,等之后交給子敬查驗。”
“待確定好之后,便上奏朝廷,為此次出征的將士們請功。”
劉備只是草擬了一份請功表。
具體如何實施,還要跟魯肅商議一下。
因為許多官職,給的是否妥當,需要慎重考慮。
荀攸、劉曄等眾俱隨李翊北伐了,劉備身邊所能相商者,唯子敬耳。
“這事兒好辦,兄長交給俺,俺拿去給子敬。”
張飛自告奮勇,他自回到徐州后,實在閑的很。
巴不得找點兒事做。
“……好,就辛苦兄弟了。”
劉備微微一笑,將竹帛給了他。
張飛甫一出門,便有大量徐州官員圍了上來。
“誒!三將軍,三將軍。”
“三將軍留步,留步。”
眾人將張飛團團圍住,一臉殷勤地問道:
“……嘿嘿,敢問三將軍適才在屋里頭與主公商議表文之事。”
“未知主公如何封賞的?”
前線將士的出征,也離不開他們這些后方官員的努力工作。
故而論功行賞,他們當然也是見者有份。
尤其河北殷富。
在給袁氏家族洗牌之后,肯定會空出大量職位來。
不少人都希望能在河北謀得個一官半職。
張飛不耐煩地舉起手中竹帛,謂眾人道:
“兄長也是剛才擬好,還需找子敬先生商議。”
“俺又哪里知曉?”
“你等只管在此等候結果,若有安排,自是少不了你等好處。
話落,掠過眾人而去。
眾人連忙喊三將軍慢走。
待其走遠之后,立時開始議論紛紛起來。
“你們說主公這次會如何封賞我等啊?”
“老夫這個倉曹掾,都當了三十年了。”
“陶使君還未上任時,老夫便在這干。”
“什么時候能夠往上升啊?”
“……嘿,你說你一把年紀了,還想往上升吶?”
“老人就該退了,該給俺們年輕人些機會了。”
“若說機會,此去能夠在河北當差,那才叫千載良機呢。”
眾人雖然都在爭執此次的封賞大小、多少的問題。
但無一例外,一提到去河北當差,便興致高昂。
之所以如此,不是因為徐州不夠好,實在因為徐州的政治資源已經趨于飽和了。
本身劉備就從陶謙那里繼承了大量的政治遺產,然后這八年下來又扶持了大量的自己人上去。
新鮮血液想往上擠,那可真是要擠得頭破血流。
可河北不同。
冀州古時號為九州之首,在大漢亦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大州。
當袁氏倒下之后,行政資源的短缺,就是需要大量新鮮的血液往里面進。
誰不想抓住這次上升的機會,讓自己的仕途平步青云?
就算是要在河北安家,只要資源累積夠了,他們說不定也能成為河北世家豪族的一支呢。
“不過大伙兒也別高興的太早,冀州雖已歸了劉將軍。”
“但劉將軍會把冀州給誰,還不好說呢。”
“若是派了個咱們得死對頭去上任,那可不活受罪么?”
眾人聞言,陡然色變。
于是又將話題轉移到了冀州歸屬上。
眾人七嘴八舌地議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