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為劉備定下治理北方的方針。
“夫保冀州者,所以保中國。”
“若冀州生亂,則袁尚得寬其死,而袁譚必懷貳也。”
“北方不能定,劉表遂保其江、漢,孫權坐其吳、會,則天下未易圖也。”
“愿明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后修耕植以蓄軍資。”
“南臨荊楚吳越,責貢之不入。”
“則天下咸知公意,人人自安。”
“天下大定,漢室可興,此社稷長久之利也。”
李翊雖然不在,但作為一個公司的同事,平日私下也會溝通些工作上的問題。
魯肅佩服李翊的獨到的見解,故這定河北的方針基本上也秉持了李翊的方針。
大體上就是先全力穩定在北方的統治,也不著急擴大自己的勢力了。
吃一塊河北地,等于吃其他地方的四五塊地,需要慢慢消化。
等消化完后,就能夠壯大自己的勢力。
然后才去考慮吞并南方相對更加弱小的勢力。
“……善,待吾上表,奏請天子。”
“為子玉先生遷任冀州牧一職。”
劉備雖然也不舍李翊,但他也能意識到河北之地有多重要。
除他之外,再無一個更好留守北方的人選。
現在的北方除了袁氏余孽之外,還有幽州的劉虞舊部、三郡烏桓、并州的南匈奴人與高干也不安分。
這些糟心事加在一起,稍有不慎,就可能丟失河北。
“……如此一來,青州牧一職便有空缺了。”
劉備擬寫好了為李翊表功的奏文之后,也意識到了一個新的問題。
這種州牧職位不比其他官職。
由于漢末的二元君主制,地方官基本等于是一個諸侯國。
州牧更是一個實打實的“土皇帝”,絕對的美差。
可比三公這種職位來的更加實在。
畢竟現在的漢室朝廷有名無實。
所以青州牧一職的分配,也需慎重,多少人盯著它呢。
劉備闔上雙眸,靜靜思考把青州給誰好。
魯肅見此,遂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明公,向者李郯侯假青州牧時,領兵遠征。”
“獨留田國讓在青州理事。”
“我想郯侯的意思,或許是希望田國讓領青州軍政事務。”
魯肅也沒明著說就讓田豫接領青州牧,只是單純發表自己的看法。
“田國讓清儉約素,居身清白,規略明練。”
“隨郯侯平定青州時,亦是戰功彪炳,威績顯著。”
“李郯侯數贊其才,這些年也有意將之栽培。”
“您看是否……?”
講到最后,魯肅幾乎已經是明示了。
但劉備并未著急回答。
過了許久,才緩緩睜開雙眸,揮了揮手。
“子敬之意,吾已明了。”
“不過適才吾已慎重考慮了,青州牧一職還須另擇人選。”
這……
魯肅一怔,但也沒有反對劉備的決定。
劉備卻主動開口解釋:
“吾豈不知國讓之才?”
“只是國讓資歷尚淺,還需歷練。”
“吾意讓吾弟云長領青州牧一職。”
“擇日便去臨淄赴任。”
雖然田豫有才能,但組織也有組織的考量,領導有領導的顧慮。
都是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劉備肯定是優先考慮跟他更早的關羽、張飛。
這兩人不僅能力強,最重要的是自己絕對忠實的擁躉。
劉備當然優先照顧老兄弟,不能寒了老兄弟的心不是?
雖然關、張或許不會在乎這些。
但你這個當老大,當領導的,不能因為手下人不在乎,就真的不照顧他們。
這點社會潛規則,劉備還是玩的明白的。
“郯侯在時,青州諸事大體平定,又非主戰前線。”
“派關將軍出去,是否……?”
魯肅還待再勸。
劉備卻已經擬好的表文收起,道:
“……好了,子敬不必再勸。”
“吾意已決,事情就這么定了。”